戴镜兵 发表于 2018-11-9 21:39:19

“牛牯都”传奇(01)

01
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笼罩大地。正在此时,海丰县黄羌麻竹黄塘水坡头面一户宋姓人家喜得贵子。孩子的哭声惊天动地,狂风暴雨随即停歇,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把雨后的山村装扮得多姿多彩。

宋父抱起孩子,看到孩子长得结实强壮,心中暗喜,给孩子起名为"宋牛臬",宋父希望孩子长大以后成为像岳飞手下的大将牛臬一样勇猛。但是,宋母却不同意,她倒喜欢给孩子起一个"贱名"。宋父不敢违背妻子的意愿,于是为孩子取名为"牛牯",寓意孩子长得像牛牯一样健壮,不怕风吹雨打,又能吃苦耐劳。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时间在推移,宋牛牯在长大。宋父看到孩子已经到了入学的年龄,夫妻俩商量后把宋牛牯送到隔壁村私塾学堂读书。然而,贫穷家庭的孩子那里有资格读书?宋牛牯仅有的一位姐姐早早就卖给上山人当童养媳了,为的就是减少家里吃饭的人。两年后,宋牛牯离开了学校,回家帮忙干农活、放牛了。

十二岁的宋牛牯己经长得高大健壮,臂力过人,什么农活都难不倒他。



黄塘水坡头面四周都是青山密林,农闲之时,宋牛牯的主要任务就是放牛,牛在吃草,他在山地里玩耍。他能轻轻地从地上跃上牛背,稳稳地站在牛背上。他还经常独自一人攀爬家乡四周的高山,寻找各种野果充饥。许多乡亲看到健壮的宋牛牯都啧啧称赞。

宋牛牯自小喜欢武艺,过春节闹年宵,农村人以舞狮为乐。舞狮队总是要表演武术的,这也是宋牛牯最喜欢的节目,他为了看舞狮队的人表演武术,有时候跟着舞狮队一连走几个村庄。回到家里就模仿着打拳、劈掌、跳桌等运动。



有一天黄昏,彩霞满天,群山披上了霞光,世界变得多姿多彩。一位银须白发的老者来到了宋牛牯的家门前。宋父热情地招呼着这位"不速之客"。

老者向宋父说:"贵子身高体健,酷爱武术,为人豪爽,是难得的人才,老夫想收他为徒,加以塑造,日后必能成才,不知您老意下如何"?



宋父心想:"谁不希望孩儿成才,那要多少钱啊"!老者看到宋父在犹豫,已经猜到了他的心思。老者接着说:"您老不必考虑我的用费,只需你提供一个栖息之地即可"。

宋父听到老者如此开口,连声应诺,呼出宋牛牯,当场向老者行了拜师之礼。



从此以后,宋牛牯跟着师傅在深山里勤练武功。宋牛牯平时虽然喜欢比划拳脚,殊不知都是自己随意之作或鹦鹉学舌,根本就没有章法可循,跟了师傅后,只能从最基础的扎马步练起。宋牛牯由于从小喜欢武术,如今得遇良师,再苦再累的训练他都能挺住。深山无喧嚣,练功好去处。冬去春又来,百花又盛开。经过半年的刻苦训练,宋牛牯已经有了进一步学习各种拳脚功夫的基础了。宋牛牯师徒俩平时除了练功就是打猎,深山里的猎物到处都是,凭着他俩的功夫,解决温饱自不在话下。师傅一边向宋牛牯传授武艺,一边向宋牛牯讲述大山外面的见闻,有时还在灯下向宋牛牯传授文化知识。

五个春秋眨眼间过去了,宋牛牯不但练熟了南拳北腿,而且学到了师傅的各种掌法与轻功,此时的宋牛牯长得高大威猛,真如一头健壮的"牛牯"。



又是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老者像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去时也不为人所知。宋牛牯对着深山一声又一声呼唤师傅,但是,只有大山的回音,那里还有师傅的影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牛牯都”传奇(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