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
家是中国人最牵挂的地方。不管路途多远,路上再难,都要回家过年。回家过年是中国人最温暖的时刻。所以,每年的春节前后,在车站、在码头,熙熙攘攘,拥挤不堪,几乎都是一双双望穿秋水、焦虑无比又归心似箭的眼睛。大家都奔向同一个方向:回家过年。
很羡慕那些都在一个地方工作和生活的人,他们随时随地七大姑八大姨围坐在一起,咯咯罗罗,天南地北,从暹罗聊到猪槽。平素有什么头晕鼻塞,就过来过去嘘寒问暖。毫不费力。就是大年春节,他们也不用忙着订票、奔波于路上。
挺讨厌那些子女都在父母附近,却让父母孤零零过春节的人家。见过一些人,兄弟姐妹倒是不少,但却不懂得赡养父母,平时彼此不孝顺,过年互相推诿,连除夕之夜,都不愿意请父母去“围炉”。生养这样的子女有什么作用呢?不懂感恩、不想反哺、不孝之徒,注定也是对朋友不仁、对别人不义、对国家不忠之徒。凡是不肖之徒,皆不可交往。凡是十恶不赦的人,只要还有孝顺之心,尚可救药。
那些南来北往的旅客,不管工作再忙,不管旅途多辛苦,都要回家,和父母、和亲人团聚。那些远涉重洋的人,天涯海角都要回家过年,都要带着当地的“土特产”,几千里之外几万里之遥带回家,让父母、让亲友尝尝鲜,领略洋汁洋味。即使现在是经济全球化,甚至在家乡都可以购买到,但和亲手带回去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回家过年吃一顿团圆饭,如果从经济效益来看,是非常不合算,几千块的航空费,多天的劳累奔波,吃这顿团圆饭的确如此。但亲情无价,孝道无边,这是任何金钱都够买不到的。
很羡慕那些父母健在的人。孟子三乐之一就是父母俱在。母亲在,子女飞得再远,家总是存在的;父亲在,也是这样的。所以,尽孝也及早,父母随着年纪增长,见一次少一次。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子欲孝而亲不待。即使你是刘邦,贵为皇帝又能怎么样呢?能唤回父母吗?即使你是李嘉诚,拥有亿万财富,双亲不在了,对他们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呢?
有一对邻居,张家是一对卖猪肉的,膝下有三个子女,有杀猪的,有卖菜的,有开出租车的,都是社会底层人,但都非常孝顺,兄弟姐妹关系感情融洽,隔三差五几家人就在父母家聚会,热乎乎暖烘烘。而李家是一对大学教授,一双儿女都是留美博士生,学成后就留在美国工作。逢年过节,除打个电话问候父母之外,就没有下文。看到张家热闹非凡,李家冷冷清清淡淡,教授夫妇除了羡慕之外,就是叹息。
时候虽然是寒冬,车站虽然很拥挤,客车、火车、飞机虽然一票难求,但却流淌着一股股与亲人团聚的热情,弥漫着浓浓的挥洒不去的孝道气息。我们的习总书记,我们的李总理却以四海为家,以苍生为念,他们和他们各级团队,深入车间,深入哨所,深入车站,深入乡村,深入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祖国就是他们的母亲,人民就是他们的父亲。中国文化,其实就是一个字:孝! 回家真好。有父母的家更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