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
过去总是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是死读四书五经的读书人。想想,科举考试就考这九本书,九本书之外的内容,一概不考。不考试,还有谁去读这九本书之外的内容呢?学生只能死读这九本书。
如果考上了,就成为皇帝的学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一举成名天下知。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都在赞美读书做官的美事乐事趣事。但是,能够考上功名踏上富贵的幸运者,毕竟是少数人,芸芸众生,只有名落孙山的结局。考不上的人,大都像孔乙己那样的人。一为文人,便无足观。能考上做官者,是不是就很厉害呢?一言以蔽之,都是同样的角色。科举考试1300多年,考上的也有几万名,他们能够留下什么东西呢?李白、杜甫都不参加科举考试,那些状元们有他们的水平吗?
到了封建社会后期,读书做官的人,也只会多磕头少说话,明哲保身,个人进退自如。但是,在国家大局、民族大义面前,有谁敢挺身而出呢?文官爱钱,武将怕死。
我们现在的教育,也是在培养这样的“人才”,会背书,会考试,但五谷不分,麦韭不明。有知识,无体力,有文化,无情感,甚至还在不断地生产出“娘炮”一样的人。
想想以前自己在读书的时候,立足于记、背。读了《植物学》,却不懂得如何栽花植树,读了《动物学》,却不知道如何养鱼饲养兔子,学了《生理卫生》,却不懂得人体的结构、功能,不懂得如何锻炼身体,不知道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还是应用型的学科,至于历史、政治、哲学、语文等社会科学,更谈不上应用。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后,都交还给老师了。现在的学生,还时兴高考前把课本、教辅撕掉的“潮流”。可见学生对填鸭式的知识教学,是多么的憎恶!
所以,想要做到学以致用,谈何容易?如果不从观念上突破,不从方法上改进,一切都还是外甥提灯笼——照旧。
具体到教育上,我们必须突破分科界限,教师应该学会把各门课程打通,引导学生向综合科发展,培养学习者综合能力。克服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育,善于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把理论进行实际运用,能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鼓励孩子去探索、去体验、去自主又自信地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重培养孩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个人来说,我们要树立起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自我学习理念,学会自学,学会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去解决实际问题,去进行现实思考。自学完《中药学》,就要会指导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识别中药、使用中药,能运用中药治疗一些疾病,能运用中药进行调理身体,防御疾病,增进健康。
不然,人类的知识越来越多,多到井喷都不足以形容,用爆炸来形容还只是勉为其难。我们可以上天入地,可以翻江倒海,可以呼风唤雨,貌似无所不能,但是,我们面临的心灵压力日益增大、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面临着新疾病的威胁与日俱增。这是为什么呢?说明我们发明创造的知识,很多都是垃圾,很多都是急功近利的技术,很多知识来不及运用,就过时了无用了。学以致用的主张,就变得越来越难以实施了。 有意思,不错。{:5_142:} 总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健全的人格,真正有学习能力的人,都是能够学以致用,只会死啃书本的书呆子难以在社会立足,现在中国企业普遍都是重视能力多过学历,另外,任何高端行业,都需要作业者同时具备一定的智力、体力、毅力和协作能力,缺一不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