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时评 发表于 2019-3-3 12:31:52

职称还是少考虑点,最好多想想如何才能更称职

时下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基本看三块:论文、课题、表彰。尤其是正高级教师的评审,这三大件更是放在最为显要的位置,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对学历、工作实绩等方面的要求。这三样,职称评审时是"硬性指标",可是获取途径很多时候却有些"偏软"甚至"很水"的。这年头,学历已经难以造假,工作实绩也在众目睽睽之下,但是这论文、课题和表彰很多时候却不是你凭"一己之力"就能轻易获得的,种瓜未必得瓜。

先说论文。教师工作基本是一门"技术活",而非"学术活",老师本身并没有写论文的使命。如果你平日对写作和教研有些爱好这还好——比如我,有感觉时喜欢舞文弄墨,时不时地在报刊上占个一席之地,准备起论文来还不是太伤脑筋,可更多的老师整日一天到晚为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交流操尽了心,回到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一堆家务活待你亲劳,还有多少闲情逸致侍弄论文?但为了应对考评、职评,不弄也得弄,所以这也就带热了一门产业——论文代笔业。我的办公室三天两头就有一两位大嫂来为论文代笔公司散发广告传递名片,据她们说这些公司与很多出版社编辑部都有密切的业务往来,只要先交个定金再给个专题,保证三个月内白纸黑字银货两讫。我的那些需要申报职称的同事不少就走的这条门路,而且最终都顺利过关。我很不理解,这些专靠复制粘贴稍加整容即可竣工,然后先向某些报刊买版面刊登,再高价卖给"用户"的论文,除了某些出卖版面的出版部门论文掮客的捉刀者以及需评定职称的论文需求者可以各取其利之外,究竟对社会发展有何益处?这已经不是"论文泡沫",完全是"论文垃圾"。

再说"课题"。就我所在的普教界而言,层层级级年年月月申报的课题数不胜数,可这些所谓的课题真乃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个"无"主要表现在:首先是无意义。很多"课题"设置的目的就在于日后的职称评定、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的申报,至于其实质,大多是形式重于内容,追求观念的时髦、名字的靓丽、概念的玄虚,至于实际效用实在乏善可陈,所以每当课题结题之日,也是研讨实践结束之时。再就是无行动,我所在单位就有若干个省市级课题组处于"现在进行时",可平日里从来看不到研究者有何动静,一般都是在快要结题前找几个"快手"到图书馆、网络上搜寻资料,东拼西凑量产文字材料,最后隆重邀请一两位领导和三两名专家,开一场"结题报告会",一个课题便完美收官。至于这一课题的科学价值、实用意义以及应用和推广谁再去考究,谁就是不了解中国国情。

最后谈谈表彰。有人套用诗人谢灵运的一句话道:天下荣誉一石,领导独得八斗,关系户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话说得过了点,但至少是"部分真理"。谓予不信,可以下基层作个调查,看看各种表彰指标的最终走向,你就不会感到上面这句话是戏言了。

基于此,我觉得实在没有必要将心思花在职称上面。文章照写,只为爱好;课题不搞,只为惜时;踏实工作,只为良心。职称还是少考虑点,最好多想想如何才能更称职吧。

15441 发表于 2019-3-3 13:13:30

说得好,支持!

缘来缘去 发表于 2019-3-3 17:10:57

职称与称职出现不对称,确是值得探究的话题。

15441 发表于 2019-3-6 18:11:28

应该取消职称工资,改为教龄工资,但可以发职称奖金,一次性发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职称还是少考虑点,最好多想想如何才能更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