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时评 发表于 2019-4-5 14:17:44

谈汕尾的读书氛围

                     

       今天下午在火车站,遇到了老杨同志。他是汕尾籍广州人,最近几年为推动汕尾献血事业的发展不愧余力。最近,他又在大力推动汕尾的读书活动的发展。其精神可嘉,其行动值得佩服。

      在短暂的谈话中,他认为汕尾的读书氛围不浓,与外界互动交流比较少。他还做一个比喻:一个三千人的圈子,如果不与一万人的圈子互动交流,只会是一潭死水。这是他最担心的地方。以为这个会影响汕尾的发展。

      我以为汕尾的主要文化是饮食文化和商业文化。在饮食方面,汕尾菜独具一格,在广东菜中占有重要位置。如果说,全国“食在广州”,那么也可以这么说,广东“食在汕头、汕尾”,在海陆丰与潮汕地区,饮食文化可以说是独步于天下。汕尾的吃茶文化,老少咸宜,每天的茶楼管所,门庭若市、座无虚席,有时候还要排队等候。而到了晚上,汕尾的主要街道,处处都可以见到吃饭喝酒、唱歌跳舞的景象。

      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汕尾人的心态是浮躁的,一年365天,他们几乎都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很多时候,能够去汕尾书店的顾客,几乎清一色是学生,女学生还居多。鲜有成年人去关顾书店,如果有,也只是陪读孩子的家长。因此在书店,也常常出现“泾渭分明”的场面:学生在津津有味地读书,而陪读的家长除了在看手机之外,就是不知道怎么读书。读书,对这些家长来说,好像是“童年的阿娇”一样遥远:那是从前学生时代的事情。

      汕尾教育系统,其实也只干一件事情,那就是搞应试教育。教师只一味抓学生的考分,抓学生的应试成绩。记诵是教师的主要教学技术手段,与隋唐时期设立的科举制度中的“明经科”一样。明经科,主要是考察学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而现在汕尾的文科教学,教师就懂得让学生去记忆背诵有关考试内容。特别是小学和初中教师的教育手段,和“三味书屋”的水镜先生的教学方式大同小异。学生迫于压力,就一味背背背,就懂得考考考,就抓分分分。不少学生,接受12年基础教育之后,还不懂得如何学习,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加上不少学生家长,也不阅读。一个不阅读的家庭,试问能够熏陶出读书的孩子吗?

       阅读习惯是需要长期熏陶的,依靠应试训练是训练不出来的。这个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熏陶。不阅读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阅读的孩子;不注重发展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爱好、教会学生学习的学校,也是培养不出阅读的学生;一个读书氛围不浓厚的社会,特别是物欲横流、唯利是图、追求感官享受的社会,绝对是哺育不出读书的公民。汕尾在这三个方面,恰恰存在着太多的短板。

       因此,要营建汕尾浓厚的读书氛围,形成书香汕尾的学习环境,就得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汕尾学校的应试教育,恐怕短期内不会改变。能够短期内改革的,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政府和社会团体,一定要把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落到实处,特别是要对网络平台进行改造,打造出一个个诸如“学习强国”这样的学习平台,让公民随时随地都有学习机会,都能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学习。企业家、知识分子,在这方面可以发挥作用:企业家出钱、知识分子出书出智慧,共同推动书香汕尾的发展。

       也许只有到了依靠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依靠读书在发展能力并进而可以发展事业、乃至建功立业、不需要关系和金钱就可以上去之后,也许读书就会成为每一个有文化者的习惯,浓厚的读书氛围才会真正建立起来。

      

清秀 发表于 2019-4-6 10:09:25

汕尾读书人还是比价少的

白云深处 发表于 2019-4-9 17:51:00

汕尾在这方面还是要继续努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汕尾的读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