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中 她如梅花般怒放生命之傲立
——记彭湃儿媳妇陈平历经风霜而坚强不屈的人生之道彭湃烈士的三儿媳妇、现住广州华农学院宿舍的陈平女士,80多年前出生于海丰县一富商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她,性格开朗,能歌善舞。当年,她的大哥、三哥(烈士)都参加革命,受到了影响。在学校她又多接触进步师生,经常参加他们组织的革命宣传活动,很早就对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革命有了认识和向往。同时,目睹了国民党、地方官僚的黑暗统治,十分同情被压迫的底层劳苦大众,使陈平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从此,她的人生充满了未知数,一坎又一坎,历尽风雨沧桑,她却如崖上松柏一样坚守在革命的阵营里,又如梅花傲雪,怒放于冰天雪地中,面对种种考验,无论严寒暴雨多么冷酷、无情,乌云多么漆黑,她始终坚信阳光定会还她一片清辉……而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动人心魄的人生历程,令听者无不动容、肃然起敬!走上革命之路1946年,陈平就读于海丰一中。期间,她和同学们目睹了他们非常敬爱的柯克州老师被国民党抓捕、杀害的过程,却无能为力去营救他,陈平和同学们十分悲愤、无奈,更坚定了他们追随革命的脚步。由于她在校是进步学生,受到国民党的注意,为了安全和上述等原因,陈平和几位进步学生决定离家出找去投奔革命,于1948年在地下党的指示下,一波三折,终于走向海丰莲花山埔仔洞的游击区,从此由学生妹变成一名游击队员。
然而,其游击生活的艰苦、环境的恶劣和危险超越了她的想像,但同志们坚定的革命信念、一心为解放广大劳苦人民,不畏艰难困苦、敢于牺牲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不断地影响和激励着陈平,使她得到了很好的磨炼和学习,不仅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期间,有些同学经不起艰苦的考验当了逃兵),而是主动去适应,克服想家和亲情的种种牵挂,因为她绝不想给三哥烈士、和从中阻止到最后想通,并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他们几位同学安全逃离的母亲,还有嫂子抹黑。她紧咬牙关,从护理伤病员做起,至民运工作,情报工作、宣传工作,还有充分发挥了她的文艺天赋,经常组织下乡表演和宣传革命道理,一点一滴,脚踏实地。几年间,她的一双小脚可以说丈量了大半个海丰的农村、山区,终于从一个学生兵磨炼成组织和同志都非常信任的粤赣湘边第五团游击队战士和共产党员。并在战斗的过程中,与彭湃的三儿子彭洪不期而遇,彭洪既是她三哥的战友,两人又曾同在一个兵团工作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陈平和彭洪于1952年底结为革命夫妻。
“极左”阴霾如影随形1949年,解放之后,陈平在海丰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任职。1953年,彭洪任海丰渡头区副书记,后任海丰县委组织部长、县党委副书记、县长等职。1956年初,全国掀起反右派斗争后,接着又开展反地方主义,彭洪开始受到冲击,被打成地方主义反党集团的头子,被迫下乡劳动改造,陈平受株连,被下调到当地新华书店任负责人。至l960年,上级组织调查核实后,撤销对彭洪的处分,恢复了他副县长的职务,后又任县委副书记兼县长。但由于反地方主义留下的“后遗症”,使地方干部有时很难开展工作、也有其他一些阻力,使夫妻俩萌生离开家乡,更能把工作做好的念头。
1964年,彭洪、陈平终于一起调往广东华南农学院工作,举家迁往广州,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1966年,“四清”运动开始,对当年已95岁的彭湃母亲,即彭洪的祖母周凤进行揭发。几个月后,彭洪被送回海丰批斗,这回被戴上“走资派”的帽子,牵连到陈平,也被造反派拉去游街示众。接着,更大的风暴——文化大革命来了。这时,彭洪虽然暂时被放回广州,却传来了不幸的消息,其96岁的祖母被关进了公安局。听到这个消息,他们俩心急如焚,十分痛苦。所幸,在当地群众和一些学生的设法营救下,四个月后,老祖母从公安局被抬回了家,但同样受到监视,并取消一切生活待遇,连生病也不准请医生到家就诊。这样拖下去,老祖母必死无疑。为了救出祖母到广州治病,陈平和她的七婶母杨华两人亲自到北京上访,反映祖母受迫害的实情。她俩通过中南海接待站主任李明,把情况反映给周总理,并又找到了在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工作的连贯同志,他是彭湃的战友,通过他,陈平跟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通上了电话。陈平说,邓大姐在电话告诉她,彭母的事总理知道了,会解决的,办公厅很快会给她们信息,让她们先住下来不要急。听了邓大姐的话,陈平感到莫大的力量和安慰。
压住邪气显魄力终于,在周总理的指示下,要求广州军区设法把彭湃母亲接到广州治病。可是,在海丰的一小撮极左份子,获知要把彭湃母亲送往广州的消息,竟然谋划了一个反对中央文革和总理办公厅关于接周凤到广州治病的文件,并派时任海丰县副书记李诗德为首的代表团到北京提出反对意见。接待站的李明主任为了调和两种意见的矛盾,索性在故宫的一个大殿里,请两派代表进行辩论,主要是辩论周凤究竟是革命母亲还是地主婆这回事。辩论会由李明主持,他先请当时上京提反对意见的这派代表讲出周凤是地主婆的根据,可是,竟然无人发言。僵局之下,李明再请周凤的家属陈平发言。
此时的陈平抑住悲愤,她心想机会难得,一定要摆明是非道理,绝不能让他们这样无理取闹,她一边为自己打气,一边理直气壮地提出几个问题请对方代表回答:第一,根据你们的调查,彭老太解放前三年,她有出租土地多少亩?每年可收租多少?第二,她的佃户是谁,叫什么名字?第三,她出租的土地具体都在什么地方?第四,解放前三年她家有多少劳动力?是谁?第五,根据解放后的是中央政策,她家被评为烈士的有多少个?是谁?第六,她家解放前有多少年轻的劳动力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她的什么人?
陈平一连提出了上面这几个问题,请对方面向在场的领导及群众回答。可是,以李诗德为首的海丰县上京“代表团”却无人出声,大约过了20分钟,李明站起来大声对着他们说:“你们不是说周凤是地主婆吗?那她到底有多少田地,谁耕种的,你们都不知道,那么这个“地主婆”是如何来的,按土地法评为地主是有土地、劳力、佃户等根据的,你们不开口,就请陈平同志再向大家解释清楚。陈平又站起来按刚才提出的五个问题做了逐一的回答:我祖母周凤,解放前三年,她一人在家乡生活,当时她主要的生活来源,是靠中共地下党的组织广东省中共南方局供给的,经常给他联系的有林务农同志。由于她为了减轻党组织的负担、节约勤俭,甚至有时下乡乞讨。在家乡桥东的族人们都了解她辛苦节约下来的一点钱,去请她的七媳妇娘家的父亲一一杨亲家,帮买三亩八分地,并由亲家杨李泉帮忙耕作,每年早晚二季分点谷子或番薯给她。解放前三年她是一位独居老人,已经是76岁,丧失了劳动力。解放后,按照土改政策,烈士可以分土地到家,在革命队伍的军人也可以分地。那么周凤家有6个烈土,她还有5个孙子在部队,也是可以分田地的。就算她一人有三亩八分地吧,也不可能评为“地主”呀,这完全是不实之词,是加害于一位慈祥的为国为民的革命母亲啊!这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是迫害,是要进一步把彭老太逼死,进而迫害她的全家呀!请中央文革和总理办公厅主持正义,尽快把老太太救出呀!这时的陈平十分激动地哭了。在场的群众听了群情激愤,大叫“打倒迫害彭老太太的恶棍”,救出彭湃母亲!此时,李明同志十分严肃地对“海丰代表团”说,请你们回去吧,接彭湃母亲的事,是中央国务院的事,与你们无关。
再度严寒劫后生这伙人为何如此嚣张?原来大背景是林彪、“四人帮”的派系,他们是借刀杀人、故意挑衅,矛头就是指向周总理的。更嚣张的是,1967年6月,海丰的极左分子勒令把红场、红宫涂成白色或黄色,红场改为一人民公园,红宫改为博物馆,彭湃中学、彭湃医院也被迫迁址。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义愤,8月,海丰的群众为保卫红色文物,进行了示威游行,却没料到遭来“左委”的武力镇压,并乘势对彭家后代进行追杀,其手段十分残忍,彭家一共被杀死六人,其中把彭湃侄儿彭科斩头示众。在这场劫难中,还遭成了3000多人被打伤,死伤严重,酿成了震惊全国的“8·26”事件。这十分不幸的消息传到陈平耳朵,她十分震惊、痛心地哭了,更为在家乡的老祖母和其他亲人担忧。她无限悲愤地质疑:这难道比国民党时代还厉害吗?这难道是共产党的天下吗?……
又经过了许多周折,陈平才联系上了省民政厅,终于在1967年11月中旬,由省民政厅派专车秘密把老祖母接到了广州,并安排在荣军疗养院治疗。后由省民政厅提供了一套房子让老人家安顿下来,并由儿媳妇杨华照顾她的生活。老祖母在这里一住就是5年,至1973年去世,享年102岁。
这是一位伟大的革命母亲。这位原出身卑微、劳苦的彭家童养媳,性格却十分刚直、坚强。为支持儿子彭湃闹革命,遭遇家破人亡,一连让她失去了七位亲人(六个是烈士),自己也曾流落异乡、甚至当过乞丐。可是老祖母十分坚强,不管受了什么灾难,她都挺住了。捱到解放,她被推选为海丰县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委员,并于1953、1956年两次选为烈军属代表,出席北京召开的会议,受到毛主席、刘少奇、周总理的接见。彭母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又是光荣的一生。
1968年6月底,已被贬为放牛倌的彭洪突然被华农生态室派来的两个造反派带走。起初,还要求家属为他送饭、送日常用品等,后来就杳无音讯了。几个月后,陈平和一对未成年的子女却被遣至粤北山区翁源县的农村去劳动改造。从此,相隔十年后,陈平才得到确切的信息,她的丈夫在押期间,已被害至死。
在粤北,举目无亲的陈平带着两个孩子经过漫长的五年流放,身心俱受摧残,其中受到种种非人的刁难和刻薄的对待,那种委屈与无助,是常人难以体会到的。但她那份坚守的信念与坚韧的意志,既是为了两个孩子硬撑着,也是孩子的逐渐长大,给予了她寄托的希望。同时,陈平也不断向上级申请回省城的要求。至1974年,陈平终于从翁源调回了华农总校。
拨开乌云见天日随着时间的融化,坚冰终于出现了消融的时刻。
1978年8月的一天, 广州华南农学院党委办公室通知她,要她于次日跟随学校党委书记杜雷前往省委,说有一位首长要找她谈话。陈平对此既感到突然又似乎有所预感,因为她每年都往中央、包括向周总理,以及省里寄申诉信,每次寄出,都心存希望,始终相信阳光终会解冻,这也是她在精神方面的重要支撑……
陈平在杜雷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省委设在珠岛的会议大厅,先由省委秘书长杨应彬同志接待,他跟陈平说,等一会有位首长要见你。不久,首长习仲勋书记手里拿着陈平一叠申诉书,匆忙从会议厅走了出来,他一见到陈平,亲切地握着她的手,并拍拍她的肩膀说,你的申诉材料,我们都收到了,你们一家受迫害的事,中央把它当大案要案来办。你放心,我们会解决的,也一定要解决。随后,习仲勋书记又关心地问起陈平子女的有关情况,并说,今后有何事情,可以直接找办公室的秘书长。随即又吩咐一位办公室的同志说,今后,可让她带子女来这里看一看电影,玩一玩。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文化娱乐生活是一样的贫乏。由此,可见习仲勋书记对彭湃后代的那种细心、温暖的关爱!
时任省委办公厅第二秘书处处长的陈开枝回顾说,习仲勋当时听了对于彭湃烈士和他的家人在“文革”中遭受的种种非人待遇时,非常气愤地说,怎么可以这样对待先烈和他的后代!随即,他花了很大力气来亲抓这个平反工作。并亲自指示杨应彬和他带队到广州华南农学院关心、了解陈平一家人的生活现状,首先协调、帮助陈平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
1978年11月,在习仲勋书记的指导下,为了尽快平反彭湃烈士家庭的冤案错案,因此,省委专门组织了工作组,汕头地委也派出了工作组,一起到海丰县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实地调查。当时,省委组织部要求陈平也回海丰配合工作。
陈平到海丰的第三天,工作组的负责人就告诉她,她“失踪”了十年无音信的丈夫彭洪,就是在关押、批斗期间迫害致死的……
紧接着,在海丰县召开了彭洪同志的追悼会。然后,再由海丰县派灵车送彭洪同志的骨灰到广州华南农学院,灵台设在水稻生态楼下面的办公室。当时,许多教师、干部都纷纷来到彭洪同志的灵台前祭拜,寄托他们的哀思与缅怀之情。过了几天,华农党委又组织了彭洪同志的告别仪式,地点在华农“红满堂”大厅。告别仪式之后,再由华农党委办公室派灵车把彭洪同志的骨灰送往广州革命公墓安放,从此,这位被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沉冤十年的党的忠诚战士、和平建设的好干部、革命先烈的后代彭洪,终于得到了安息!
如今,在家安享晚年的陈平,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说起往事,平静而达观。她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忆过去,不是有什么放不下的,再大的风霜都挺过去了,只是面对未来,要谨记教训,才能少走弯路,不再折腾。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位曾被孤立于“狭缝”中生存的革命战士和后代,却如梅花般顽强、昂首,始终屹立于风雪之中经受了无数的考验,铸就了她那坚韧不拔、不媚权势、洁白无瑕、高风亮节的精神品德,值得我们敬仰!来源:善城闻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