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确定位海陆丰为两大经济区间的枢纽之城的网络提案
本帖最后由 海陆 于 2012-3-26 15:38 编辑关于明确定位海陆丰为两大经济区间的枢纽之城的网络提案
值此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再提海陆丰之名,恢复海陆丰之名更能明确定位海陆丰,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海陆丰是为党国做出大贡献的地方,可发展却不尽人意,中共中央,省委省政府实在眷顾不够,愧对老区人民,为名为利,海陆丰当借革命老区之名,深汕合作之契大力去争取,如果提案可行,还请省委汪书记任期尽力的促成。
提案主要內容:
一、汕尾改名海陆丰,以明确定位海陆丰为珠三角经济开放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开发区间的枢纽城市。
二、更大的实现老区与特区的大大整合联合,从产业就业的大转移,到行政体制的大融入,两地合力打造枢纽之城,中转之站。
三、新的海陆丰将是一个老区加特区的红色特区,一个新特的的廉正实验田。
提案原因:海陆丰的区位优势和资源及环境优势,可以打造为珠三角经济开放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开发区间的枢纽之城,中转之站,强化珠三角经济区与海西经济区的联系,促进大发展。
一、汕尾改名海陆丰,以明确定位海陆丰为珠三角经济开放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开发区间的枢纽城市。
今日汕尾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都有东西飘摇的感觉,向东看向西看,不够明确,以至缺乏归宿感,很是孤立。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东西两不就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其中汕尾这个市名有着很大关系,海陆丰与潮汕共处粤东地区,不过因当前“汕尾”市名老被认为是属于潮汕,海陆丰与潮汕共处粤东已久,一直以来自己人相称,关系密切,但海陆丰人不是潮汕人,这点必须明确一点,归属的混肴反而对两者关系有所影响,今日的海陆丰要明确定位谋求大发展就必须走出这个归属的困惑。
1、摆脱东西两不就的困窘,明确定位海陆丰为两大经济区间的枢纽之城。
要明确定位,一改当前东西飘摇两不就,举步不定的局面,那么恢复海陆丰之名是一个很好的做法,通过名字的恢复明确定位谋求未来大发展。恢复海陆丰之名后,可以明确海陆丰不属于潮汕,虽不能融入珠三角,但特殊的区位,却造就海陆丰自成枢纽,成为珠三角经济开放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间的枢纽城市,在珠三角产业就业逐渐饱和及海西经济区的崛起的今日,良好的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必然造就海陆丰的左右逢源,是两大经济开放区的桥头堡也是大后方,是两大经济区产业就业转移的首选,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崛起的时候,珠三企业要强占海西市场份额,请来海陆丰,海西的企业要更快进军珠三角,并加强与港澳联系,还请来海陆丰,这里是两大经济区的枢纽所在,是一个跳板一个中转站,立足长远,来这里将让企业再创新辉煌!
2、在海陆丰更加明确定位的同时,名字的恢复更能凝聚民心民力。
海陆丰之名,延续千年,这是地方历史文化,因昔日选市址而取市址名实在不该,海陆丰三个字,代表着敢为人先,无私奉贤,这里中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成立的地方,海陆丰有着自己辉煌的历史,不应该为新取的市名所遗忘,新市名也就23年,难以比拟海陆丰千年之名,虽然改名需要有很大耗费,可立足长远,利远远大于鄙,长痛不如短痛,海陆丰这个名字必须要恢复,增强归宿感,凝聚民心民力,坚定发展决心。
3、相当的耗费,改市名其实只是取城区之名的顺便而已。
有很多人认为改名要有很大耗费,拖累地方发展,其实不然,改名其实只是顺便而已,众所周知,汕尾建市23年以来,市城区一直没取名字,由于城区没名字,城区自然而然的和汕尾这个市名捆绑在一起,市名成为城区的代名词,城区之名叫汕尾市城区,何等尴尬,根本就不能算是个名字,由于市名被当作市城区名来用,导致汕尾这个市名有所局限,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几乎把汕尾局限于城区而难以代表整个海陆丰地区,人无名而不立,已经23年了,还是被叫娃,尊严全无,城区不能如此无名下去,迟早要取个名字,既然要取名,那何妨把汕尾这个市名也纠正过来,恢复海陆丰之名,其实即使改市名最多也是城区有所改变,海丰陆丰陆河变动不大,基本没影响,这边连身份证都不用换,因为身份证上根本没有汕尾这个市的名字,改市名和取城区名的耗费相当,改市名只是取城区之名的顺便而已,拨乱反正,何乐而不为。改汕尾市为海陆丰或海陆市,当前市城区可名为汕尾区,毕竟汕尾推广了23年,虽然还被外界包括很多媒体误会为汕头,不过也渐有人知道,同时也为了顾及本地原始居民的感情,也就保留下来作为城区之名。
二、更大的实现老区与特区的大大整合联合,从产业就业的大转移,到行政体制的大融入,两地合力打造枢纽之城,中转之站。
随着珠三角产业就业的饱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的崛起,优越的区位,丰富的资源造就了海陆丰今日时势,今日时机成熟,可单凭海陆丰本身力量是无法打造这个枢纽之城的,必然要借助外力,这里就需要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与引导,当前可以借深汕合作的契机,加强与深圳的合作,借力产业就业饱和的特区来拉动有着区位资源优势老区,引进深圳参与对海陆丰的共同管理,通过深圳的力量来弥补海陆丰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合两市之力共同打造枢纽之城,中转之站。
1、从深圳产业就业向海陆丰的大转移到参与海陆丰整体的共同管理。
当前深圳产业就业过于饱和,也就有了产业就业转移的需求,而区位优势突出且拥有大量土地资源优势的海陆丰可以成为最大的辅助,海陆丰衔接两大经济开放区,是深圳产业就业转移的首选,也是深圳企业进军海西经济区的一个很好的跳板,深圳产业就业的转移不再局限于深汕特别合作区范围,这里只是深汕合作的一个实验点,不能因这个合作区而束缚,可以更加灵活,由点及面,全面覆盖整个海陆丰。互助互利,双方都有很大的好处,海陆丰作为深圳企业转移的大后方,可以为深圳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而海陆丰借助深圳产业就业转移的力量拉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大发展!
随着深圳产业就业对海陆丰的渗透,两地的合作逐渐密切,深圳方面不局限于深汕合作区的共同管理,而应该参与整个海陆丰的管理,让深圳较为先进的产业发展的经验,先进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经验全面性的融入海陆丰,而当前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合作已经为两地全面性合作提供了前提,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管理模式就是深圳全面性参与海陆丰管理的一种摸索,为全面性的融入奠定了基础。通过深圳与海陆丰共同管理,通过注入崭新的管理模式,发挥各自优势,对内对外协调发展,共同打造这新的枢纽之城,在这里不再是我或你做主,而是大家共同来做主。
2、两市合作将海陆丰打造为枢纽之城,中转之站。
优越区位,万般瞩目,通过深圳参与海陆丰的合作管理提高海陆丰的行政效率,建立高效社会建设管理机制,为进驻的企业、行业提供更好更高的平台,通过大力开辟新园区,大力承接两大经济区产业就业的双转移,大力对外进行招商引资,向西可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向东可对外招商引资,尤其引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企业,使海陆丰成为两大经济区的产业就业转移的积聚地,让这个枢纽之城名符其实。
这个枢纽之城同时也是中转之站,海陆丰海岸线长,土地多空白,资源丰富,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理想之地,可以建设大宗货物集散中心,物流中转站。通过两市的合作,力求建设成为两大经济区的区域物流中转站,向货代、配送、仓储及国际海运延伸发展。该中转站的作用是服务于两大经济区各大地市物流中心,建立了中转站之后,两大经济区工业企业不必向每个地市物流中心发货,而是集中向中转站发货,再由中转站转送到各地市物流中心。通过进一步优化供应链,整合物流资源,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3、两市对海陆丰合作管理,真真正正实现特区带动老区发展的模式。
通过两市的大力合作管理,实实在在通过特区带动盘活老区经济,促进海陆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同时有了海陆丰这个大后方,深圳在其中也必然大有收获,两个城市实现合作共赢。由点及面,两市合作,大力加快加强枢纽之城的建设,拉动海陆丰经济社会发展;由点及面,也密切珠三角经济区向粤东地区的延伸,扩大珠三角经济开放区的范围及辐射力,带动粤东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由点及面,强化加大珠三角经济开放区及海峡西岸经济开发区的联系,通过相互协调,和谐关系,共同发展。
三、新的海陆丰将是一个老区加特区的红色特区,一个新特的的廉正实验田。
时势造英雄,新的海陆丰是两市合作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打造的新型合作区,通过双方大力合作,优势互补,深圳产业就业得到延伸的大发展,而海陆丰的经济社会也发展起来了。通过产业就业的转移,多方面企业及先进管理思想在这里相互交融,多方面的文化也在这里交汇,海陆丰文化,是潮汕文化、闽南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等多元文化在此相互交融,相得溢彰。
今日海陆丰经济社会发展虽然晚与他人,不过随着特区加老区的合作管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必然让这片红色土地再次火红起来,新的海陆丰将是一个新特的地区,是一个新的经济开放试验田,这里着力探索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全新社会管理机制,通过深圳、海陆丰双方的共同努力,通过相互间交互协调发展,创新管理模式,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进展,优化体制结构,提高行政效率,将海陆丰建设成为现代化综合性新特区,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现代化综合性新区域合作创新示范区。
这是崛起于海陆丰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枢纽之城,至于以后这个地区是特区的延伸也好,老区也好,反正双方有利,这是一个全新的红色特区,通过先行先试,高效行政体制,建立健全民主政治制度,成为一个新的廉正的红色特区也未偿不可!在这里深圳人孺子牛的开拓精神与海陆丰人的敢为天下先创新精神在这里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互助互利,共创双赢,敢为天下先,再创新辉煌!
综上所述:新的海陆丰将会成为广东全新战略枢纽,将会对珠三角乃至广东的区域合作起到比较好的引领作用,破解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新路子。关于这个枢纽之城,中转之站,红色特区的建设,还需要中央政策的倾斜及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倾斜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特別是在资金投入、用地保障等方面更多支持,争取把海陆丰打造为国家级开放区。相信在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关怀下,在革命老区的开荒牛插上翅膀腾飞发展,海陆丰革命老区必将得到伟大复兴。
海陆
2012年3月26日
http://bbs.swsm.net/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海陆的微博
:lol 关于明确定位海陆丰为两大经济区间的枢纽之城的网络提案
网址:http://bbs.gd.gov.cn/thread-6776524-1-1.html
参与此次代会征文,请大家到上面这个网址支持一下! 本帖最后由 海陆 于 2012-3-26 16:23 编辑
关于明确定位海陆丰为两大经济区间的枢纽之城的网络提案
本篇文章来源于[奥一网网络问政](http://www.oeeee.com) 原文出处:http://wz.wen.oeeee.com/Content/91111.htm
大家去顶一下,这是征文,奥一网很给面子,我刚把那文章在那边发表一下,就有人给电话我,确认我的电话是否真实,还说有消息马上联系我,看来文章有点作为!
月经 心还在梦就在 发表于 2012-3-26 22: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月经
是神经。 乱扯,改一个名字能让地方富起来,那么改一个响亮名字是否也让一个人成为伟人?如果汕尾的经济超过深圳,将汕尾改成老尾市也是人人高兴。 应该肯定楼主为写这一提案做了不少功课,但提案的可行性我想是一厢情愿,未必切合实际,况且中国很多事情要事在人为,也就是说上面重视了一切都成为可能,如果不被重视的水到也未必渠成。 看得出楼主的思想很幼稚,是个整天空想的人物。 这文章更多的是造势,为海陆丰发展造势!!
这个建言上了南方网首页,大家快去支持!!
必也正名也,名正则事顺 :loveliness::loveliness::loveliness::loveliness::loveliness: 赞 如果汕尾市改名“海陆丰市”成功,“海陆”同志定可与彭湃同志齐名!;P 请大家多多支持支持! 就让海陆童鞋来做"海陆丰市"的市长.同意的举手~ 就让海陆童鞋来做"海陆丰市"的市长.同意的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