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山 发表于 2019-10-10 20:43:08

如果苦力人老去,还有谁来干苦力

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19-10-10 20:57 编辑

      
       在汕尾,出没在大街小巷的清洁工人,他们早出晚归,中午只吃一个便饭;累了,只在路边打盹一下;渴了,打开自带水壶喝水。很多时候,他们动作迟缓,眼睛无神,满眼写着疲倦与无奈。每每看到这个情景,于心不忍!不忍到都不敢制造垃圾,哪怕是纸巾,也不用。自带一条手帕,手帕用旧了也不忍扔掉,怕给这些人增加负担。

       再看看单位门口的保安,甚至在一个工地上,一群民工蹲在马路边吃饭……大家注意到什么呢?他们都是什么人?明眼人都知道,他们基本上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几个年轻人,也是戴着安全帽站在一边,身上的衣服很干净,一看就是领班或者技术员。

      本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候,他们为什么还这么“拼命”?答案只有一个,没有足够的钱用来养老,更遑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有一次,跟一个老民工聊天,问他这么大一把年纪,老板还敢用你吗?如果有什么差错,老板吃不了,兜着走。老人笑了,说:“不用我们这些老家伙,能用谁呢?年轻人不想干,也没有这个体力和耐力,干不了啊。”

       又问:“那你打算再干多少年?”老人说:“走一步算一步,边干着边看吧,只要不病倒,只要还有力气,就干下去,一直到干不动为止。”

      “干不动”是个什么概念?说高尚一点,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一息尚存,工作到底。如果这些干苦力的民工是自己的父母,年近古稀还在工地搬砖,我们如果不想让他们再干下去,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们的垃圾将没有人运走,工地将开工不成,单位将没有保安,我们这个社会,会成为什么样子呢?现在能够支撑这些苦力活的,都是这些出身苦命的人,他们收入低微,即使现在搞全民社保,但那一点微薄的社保救济金,在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面前,简直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老人们只好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起早贪黑,靠着“耐力”和意志力,像老牛一样,劳作着,为有闲有钱人创造美好的环境,也换取他们一点只够温饱的报酬。

      如果我们再去复习一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段话:不错,劳动给富人生产出美丽的东西,但对工人来说,他生产生贫困。它给富人造出宫殿,却给自己造出茅屋陋舍。它给富人生产出美,却给工人自己产生出残废和畸形。机器在取代劳动,但机器迫使一些工人回到一种原始而残酷的劳动中,同时又把另一些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智慧,却在工人峰上产生出愚昧和痴呆。今天读这段话,我们是何肺腑呢?这段句子放在今天,是不是还适合呢?伟人毕竟是伟人啊!

      一旦他们老了,干不下去了,谁来当苦力?臧克家 的《老黄牛》一诗写着:“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意思说:一块一块的荒田上都是水和泥土,老牛正认真地耕犁精细的劳作而到处奔走,老牛也知道时光的宝贵,不用等待挥舞鞭子,就自己自动自觉勤奋干活。虽然赞誉老黄牛的勤劳朴实精神,但当他们老了,干不动了,应该怎么办呢?老作家也无法提供答案。

劳工时评 发表于 2019-10-11 14:26:10

这个问题要引起重视。观念不变,问题越大

清秀 发表于 2019-10-13 13:07:02

问得好{:5_14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果苦力人老去,还有谁来干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