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点墨 发表于 2019-10-25 10:47:04

对基础教育的反思

                      
   78.3%的中国普通高中学生平时(不包括周末和节假日)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在8小时以上,韩国为57.2%,而日本和美国几乎不存在这样的情况,中国学生每日学习的时间最长。
   
   
各国学生所学内容的多少相差不会太大,那么如果学习时间过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复习时间所占比重过大。这是扼杀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最大手段。




    说起复习的重要性,人们经常会引用“学而时习之”, 这个”习“就是复习。但是,孔子时代与今天社会有个巨大差异,是学习的内容。孔子时代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礼”,扮演者唯反复演练才可达到效果。但是, 人类的社会生活演化到近现代,学习的主要内容由“礼”转变为认知。认知是拓展和变化的,其本质是创造或学习新的东西。



    如果教育过度强化复习,是产生不出创新人才的。而且,即使在最好的高中里学到的知识,和大学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以文科为例,那几本高中需要反复诵读的历史课本上的知识,和随便几本大学历史系必读书比起来如何?至于数学呢,即使是中学数学都掌握很好了,还没有学到十七世纪就出现的微积分。何况,随着知识的爆炸,1900年所有的数学知识可以塞进1000本书里,到2000年已经需要10万卷书了。可见, 花了人一生中精力最充沛的几年时间反复学习这么有限的知识,是多么低效的学习法啊。




   对于教育资源,如果是狭义地理解为配备良好的教室、高级教师之类的,那确实是有限的,对于长期处于稀缺的心理状态的东亚人来说,是一定要参与争夺的。但是,实际上, 孩子要成才,更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实是各自家庭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的言传身教、志向和视野的潜移默化,那根本和那种“你上了这个学校我就上不了”那样的零和博弈无关了。





   而且,如果家长在稀缺心态的驱动下,让孩子从小沉浸在补习班和题海里,希望能先去抢到眼前看起来很稀缺的学校资源,也许从长远来看,就反而浪费了孩子最大的资源—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那就是爱之适足以害之了。



阿老 发表于 2019-10-25 11:32:49

的确值得反思。不反思就不能进步{:5_142:}

15441 发表于 2019-10-25 13:12:23

可以考虑初中小学朝九晚四,中专朝九晚三,普高朝七晚六。
初中小学和中专严禁晚自习,普高晚自习从七点到十一点。
这样子分开才能给孩子增加自己的空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基础教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