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光沉沦 发表于 2020-1-15 16:20:22

穷人的孩子逆袭成功,其实比例极低

在汕尾市民网看到一篇文章《 汕尾穷人的孩子,还有希望》,以一个出身贫寒,绝对的赤贫邝永胜用671分的高考成绩考上清华大学逆袭成功为例,鼓励汕尾穷人的孩子勤奋读书,立志成才。用意很好,也很鼓舞人心。但是穷人的孩子想要逆袭成功,其实比例极低。

因为,穷人的困境,不在别的,就在穷本身。它会让你长期处于一个很难绕出来的死循环。比如现在汕尾的一些农村学校,教育落后,高考升学率低,很多人是自己放弃了学业。有些人放弃学业的理由,比如朋友的儿子,读初二就辍学,他说出去打工一年,回来就能买辆摩托车。

如果给人提供一个选择:100%的概率获得100万,50%的概率获得1亿,你怎么选?你只有一次机会!选择即刻兑现!80%的人在经历痛苦的思想斗争后,会选择100万。解释的理由有千千万,但在我看来很简单:80%以上的人至今还不曾拥有过100万存款。大学毕业后,每年存10万,10年才能存够100万。承担那50%一无所获的风险太难接受,100万和1亿比起来差太多,但那种100%的拥有感让你无法抗拒,因为你不曾拥有过。

又比如政府在登记低收入的穷人的时候,朋友的公司出了一个员工关怀政策:正在租住隔断房的员工,可以申请一次性1500元的租房补贴。只要在那个表上填个名字,3500块就打到卡上,公司不会去一一核实。

朋友的两个同事,合租一个两室一厅,都不是隔断间,一个在那个表上填了名字,另一个没填。那个虚报名字的员工,家庭条件不好,住在两室一厅的次卧。那1500元是他无法抗拒的,那可抵得上他爸妈半个月辛苦打工的收入。

这就是穷人的困境,有时他是无法抗拒一些选择,有时他是根本没得选。

我们经常看一些文章,说90后属于没挨过饿的一代,那不是事实。中国很大,广阔农村,还有不少穷地方,最近不是报道贵州省的一个大学女生,因为长期挨饿,23岁不幸去世的报道吗?

说95后、00后怎样怎样,但其实在今天,汕尾还有不少农村家庭无力供孩子读完高中大学。最近去餐厅吃饭,遇到一位95年出生的服务员。很早就不读书了,来汕尾打工。问她是不是成绩不好、不喜欢读书,她说喜欢,成绩也是中上,但母亲身体不好,不能外出务工。父亲一个人打工,供不了她和弟弟同时读书。

不少穷人家庭,父母就想通过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改变现状,然后从孩子上小学时候就外出打工,拼命给孩子攒钱,一年回家一次。结果几年下来,孩子在老家没人管教,学坏了,不爱读书了,最后要么是辍学了,要么也是没考上啥好学校。有的家庭带孩子去大城市,父母打工,孩子上学。通过各种办法终于让孩子入了学,结果一个外向的孩子不爱说话了,他发现自己跟其它同学的家庭差太远了,这个孩子的自信心从小学就毁掉了,不知道长大后要花多少年重建。


这都是穷人的困境,有些家庭要花几代人的努力才能逃离这个死循环。我们看过太多穷人的孩子逆袭成功的新闻,但其实比例极低。

有个理论叫幸存者偏差,就是只有成功了的才被人津津乐道,那些逆袭失败了的大多数,你根本就没有机会在文章里里看到。写这个并不是悲观,而是让更多人通过直面现实,来获得突破困境的力量。

hkhenry 发表于 2020-1-15 17:23:15

穷人想要大成功很难,但可以争取小成功

hkhenry 发表于 2020-1-15 17:28:46

穷人可以争取小成功

第二排 发表于 2020-1-16 13:24:58

hkhenry 发表于 2020-1-15 17:23
穷人想要大成功很难,但可以争取小成功

完全正确{:4_12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穷人的孩子逆袭成功,其实比例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