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翠竹 发表于 2020-2-4 21:14:05

人生过半,回头看看

不知不觉,走着走着,走过了半生。

一路上,有悲有喜,起起伏伏。

经历了许多事情,一路拥有,也一路失去。

生命过半,回头看看,才慢慢懂得了……

凡事要靠自己

半生已过,慢慢懂得了凡事要靠自己。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写道:

“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成年人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容易两个字。 每个人都很忙,都有自己的艰难和困苦要扛。

没有人会一直陪在你的身边替你遮风挡雨,终有一天你要靠自己独立面对生活的苦难。

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路要自己一步步走,苦要自己一口口吃,抽筋扒皮才能脱胎换骨,除此之外没有捷径。

看过一个小故事:

在一个下雨天,一位年轻人在屋檐下避雨,碰巧有位老和尚撑伞路过。

年轻人想让老和尚带他一程,但是被老和尚拒绝,只告诉他:

“你要被渡,别找我,请自己找一把伞吧。”

凡事要靠自己,如果不想被雨淋湿就要靠自己的力量找一把伞,而不是靠别人。

很多时候,依靠别人,或许可以给你一时的帮助,却没办法能帮你一世。

人这辈子,不自强,一味想着依靠别人庇护,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常言道:

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枯;靠庙庙会塌,靠神神会跑;求人不如求己,生气不如争气,靠人不如靠己。

永远不要想着依靠别人,生活中的坎坷,我们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才能使自己在磨练中成长,人生路才能走得更稳当。

正如一句老话说的:“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在生活的种种考验下,渐渐明白,万般皆苦,唯有自渡,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适时保持沉默

半生已过,渐渐学会了要保持适当的沉默。

日本小说家三岛由纪夫说过:

“精致的沉默,凌驾于一切之上。”

很多时候,跟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倾诉相比,默默无言才是人生常态。

苏格拉底是一位十分善于演讲的哲学家,经常有年轻人向他讨教演讲的技巧。

有一天,一位青年就为向苏格拉底求教如何演讲,前来登门拜访。

但是,这位青年因为过于渴望得到苏格拉底的赏识,一进门还没等苏格拉底开口说话,便开始在苏格拉底面前滔滔不绝,卖弄自己的演讲功底。

结果苏格拉底等他说完以后,向他索取了平时两倍的学费。

青年很疑惑,询问其中的原因。

苏格拉底答道:“因为我除了要教你讲话以外,还要教你学会沉默。”

学会沉默是一种修行,有时候不需要过多的言语,适时的沉默胜过千言万语。

《荀子·非十二子》里说道:“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说话说的恰当,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

不该说话的时候沉默的恰当,也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

王小波曾说:“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走过半生,才知道,侃侃而谈是表象,学会适时沉默,才是真正成熟的表现。

知足,方可常乐

半生已过,开始明白了知足常乐。

人生没有圆满的幸福,但却有知足的快乐。

张英曾《聪训斋语》中写道: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富贵不如意,贫贱也不如意,心头知足才是如意。

真正的如意,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内心的知足。

明朝有一位儒生叫胡九韶,他家境很贫困,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每天黄昏,他结束一天的劳累后,都会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恩上天赐给了他一天的清福。

他的妻子笑话他说道:“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能谈得上是清福?”

他是这样说的:“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

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

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

胡九韶的清福,来自他内心的安定与丰盈。

正如林语堂说的那样:

“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佛遗教经》说:

“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懂得知足的人,才是天下最富有的人。

知足就是他们的富乐安稳之处,知足的人,不需要通过物质去填补心灵的空虚,因为他们精神上已经足够富有。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会觉得不快乐,并不是因为物质匮乏,而是心灵贫困。

常怀一颗知足的心,才能感受得到幸福。

人这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在人生的旅途中,别逼着自己一直向前,有时候回头看看来时的路,也是一番别样的风景。

人生过半,苦乐参半。

俗话说:烦恼三千,不如淡然一笑。

往后余生,不惧未来,珍惜当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生过半,回头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