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好贼 发表于 2020-4-12 21:16:02

您有多就没有“寄声”几句话了?

“寄声”,顾名思义,把声音邮寄出去。这样理解是不是有点抽象?“寄声”两个字是我们海丰、汕尾人的土话,“寄声”的意思是“捎口信”、“传达信息”的意思,就是委托他人捎口信、传达某种信息给他人。“寄声”在那个通讯工具还不普及、通讯工具还没今天这么便捷的年代人们很常用的一种非常朴素、原始的沟通方式。

我们记得上世纪70、80、90年代的时候,电话善未普及;联络以书信为主;急事则以电报为工具,那时候打个电话需要考虑对方是否有电话机以及电话费的问题;电报是按字数计算的,字字值千金,费用也不少;写信倒是挺快的,但是邮寄时效不保障,一封信寄到猴年马月才到达收件人手中不是吹牛,所以去信和回信之间也挺费时的。总之一句话,那个年代距离不远的沟通基本靠吼或者登门拜访;距离较远的地方,沟通就挺不方便了,所以一个人把要传达的口信找熟人“寄声”给接收口信的人就是比打电话要经济实惠,比拍一份电报还快速,比写信要来得高速的沟通方式了。

“寄声”这两个字我们有多久没听到了?今天听了一个妇女说到她年轻的时候,叔公要求分家而“寄声”此意愿去香港定居的爷爷那里,约定某月某日回来大陆办理分家事宜。“寄声”这两个字重新让我听入耳,总感觉有一种时代的穿越一样,很舒服、很纯净,就像那个金色纯洁的时代一样。好久没“寄声”几句话给亲戚朋友了,这个词汇似乎已经埋没在时代长河中了。因为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科技的飞速进步,我们早就不用麻烦他人“寄声”某些话了。我们有了电话机的普及再后来传呼机的横空问世,然后是无线电话的童话般降临以及这种新生科技统治了全世界,互联网问世和普及,手机、电脑上的通讯工具的使用,日新月异,电子邮件、QQ、微信等等应用,现在还有多少普通人写信了?恐怕有些人连“邮政编码”这四个字都很陌生了吧?所以那些电报、书信之类的,几乎都只剩下课本上的历史知识了。“寄声”在这些新式沟通工具面前就变成了老爷爷辈分的角色了,已经快进“棺材”的东西早就不受人们追捧了,黯然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了。就这样,时间过去了二三十年,今天听到“寄声”这个词的时候,既感到陌生又感到亲切。我们真的好久没有“寄声”几句话给亲戚朋友了。

“寄声”几句话给亲戚朋友是需要一些条件的:首先,承担“寄声”任务的人必须认识“寄声”方以及收“寄声”信息的一方,而且要有办法及时寻找到接收“寄声”的一方;其次,“寄声”的内容不宜太长或太多,意思尽量简练方便传送;再次、“寄声”往往是一种单程任务,一方“寄声”某些内容给另一方,一般都是承担“寄声”的人捎带的内容,承担“寄声”的人不可能来回传达“寄声”内容以及回复的;还有,承受“寄声”的人可能会理解错或传达“寄声”内容不准确,这是一点风险所以“寄声”之人需要自己把握尺寸。“寄声”可以看做是一种人情,今天别人帮了我们,他日此人有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要还这个人情。总之,“寄声”并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完成的任务更不是随心所欲地传达内容的。

您有多就没有“寄声”几句话了?给你的亲戚朋友,给你的回忆,给你的孩子们。因为“寄声”是印着我们对时代变迁的图腾而来的。“寄声”不只是捎带几句话那么简单,它是我们的无穷回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您有多就没有“寄声”几句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