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山 发表于 2020-5-10 11:08:06

发展汕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本帖最后由 流山 于 2020-5-10 11:11 编辑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民朋友们欢心鼓舞,对城市居民也是一个好机遇。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才能让乡村来一个彻底的面貌大转换呢?

首先,汕尾村庄要做好科学规划。近年来去过不少村庄,发现有规划的村庄与无规划的村庄差别非常大。汕尾传统的村庄生产生活是混在一起的,在自给自足发展阶段还可以,但对于进入小康阶段就很不合适了。比如如果一个村庄生产、生活、商业、工业、养殖等不分开,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如果某个家庭进行规模养殖,很可能让邻居们整天闻到臭气,引发冲突。

传统的庭院经济也有不少弊端,如果在庭院里种些菜果还可以,但如果要养猪、养牛,一方面很耗劳力,另外一方面也让家庭整日处在臭气中,那些先富裕起来的村庄很可能选择放弃。近年来汕尾家庭散养猪、牛大幅度减少就是例证。我们可以把村庄进行功能分工,把生产、生活、商业、工业进行功能分区,就如一个大学,不能把所有东西混在一起,要有教学区、办公区、学生生活区、教工生活区、文体活动区等。

其次,合并小村庄,建设乡村小镇。汕尾目前有有不少自然村,村庄的数量多规模小,几十人、百多人的自然村庄占相当比例,行政村也有不少是千人以下,这样的村庄规模,可以满足自给自足阶段,但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最近一些年参观过不少合并后的村庄,效果都非常不错。几个甚至十几个村庄合并后,可以规划成非常漂亮宜居的乡村小镇。这样的乡村小镇的生活品质与县城差不多,如果规划好,比县城还要美丽。适当的村庄撤村,有利于形成有规模的乡村小镇,也有利于重新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大大提升农民朋友的生活品质。当然这个过程一定是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加上对基础设施的大力投资才可以。


第三,加大对村庄投资的力度。近年参观过不少贫困村,发现重金投入的贫困村一般都大转换,变得非常漂亮宜居。比如,海丰县城的新山村,在村容村貌整治方面,村里利用上级政府拨付的1500万资金进行大改造。拆除破旧危房、拆除露天茅厕、清理垃圾和池塘淤泥、实施村庄雨污分离系统、改造了村自来水管网、供电、电信、电视线路基础设施,重新规划建成大塘景观公园,使得整村环境彻底焕然一新。一个村庄投入千万资金,村庄的硬件服务水平就可以与城市看齐,村庄生活服务品质也因此而大大的提升。


第四,汕尾乡村要开拓新功能与新业态,发展观光休闲与养老产业,搞田园共同体。在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的村庄要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单纯地靠农业,农村会一直穷下去。农村要振兴,必须要走综合之路,也就是田园共同体。要发挥乡村的多功能性,不能仅仅把乡村看成是农产品生产的地方,也不仅仅是农民居住的地方,它还应该成为城市的后花园,成为城市居民旅游观光休闲的地方,更应该成为城市居民退休养老的地方,如果把后两个职能开发出来,乡村振兴就有希望了。


第五,汕尾乡村要吸引能工巧匠下乡。乡村发展需要能工巧匠,现在许多乡村建筑盲目模仿城市建筑,不适合乡村特点,庸俗而又没有美感,这都是因为缺乏懂乡村特点的设计师造成的。如果根据农村的自然条件,设计出适合乡村特点的建设与景点,一定会大大吸引外来观光者,这些有美感的设计需要众多的能工巧匠下乡。


第六,汕尾乡村要吸引打工青年返乡。农村不缺资源,关键缺乏懂经营、能干又会干的人才。而那些在城里打工见过世面,又有能力改变家乡的人才应该创造条件吸引他们返乡。海丰的新山村因为红色资源丰富被列为基层党建示范点和精准扶贫示范村试点。在上级的帮扶指引下,新山村委按照年轻化、专业化的方向进行了改组,把村干部平均年龄降至45岁,村委7个人里就有4个有大专以上学历,基层党组很快有了凝聚力。这些村庄的带头人年轻时大多要么打过工要么当过兵,在外见过世面。回到家乡带领村民致富,很容易找到致富门路。



目前汕尾城乡差距还较大,村庄无论硬件与软件与城市相比还是比较落后。多年来,农村年轻人的出路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到城里打工。但城镇也有城镇的难处,昂贵的住房靠农民工的那么点收入根本不可能买得起。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城里留不下,农村又不愿意回。如果乡村振兴了,至少选择的机会更多一些。城市老人,尤其是大城市的老人,在城里生活不但住房面积小,而且环境太差。如果有机会到美丽的乡村小镇养老,估计会长寿不少。

知人者智 发表于 2020-5-12 20:29:06

貌似有道理,但很难落实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展汕尾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