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 发表于 2020-6-9 16:41:21

暴雨考验城市防洪能力

    今年入夏以来,汕尾遭遇了严重的内涝,是今年的雨水太大还是说我们城市的排水系统实在是太脆弱?在越来越大的城市的底下到底对应的是什么样的排水系统?
连日强降雨导致了汕尾各县区内的多出地方出现了内涝。一些地势低洼的居民小区被积水淹没,不少住户被困家中。6月8日,对汕尾不少车主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正是在这天晚上一场暴雨把地下车库变成了蓄水池。车主们早上醒来发现自己的汽车已经在水中浸泡了一整夜。这个夏天,汕尾城市防洪的薄弱更加凸显出来,成了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城市究竟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像暴雨这种自然灾害每年都有的,但为什么给人感觉今年给城市带来的内涝似乎比往年要厉害?

现在,汕尾的城市越来越大了,但是行洪排水的空间越来越小了,因为占去了很多的河道、占去了很多的农田、占去了很多的水塘。还有一个是城市越长越高了,向地下也就越来越深了。向地下越来越深了的时候,由于施工质量、设计理念等等导致,牵一发动全身,稍微一不慎地下就变成了一个水城。


然后城市越来越大了之后,它也形成了一种雨挡的效应,将来汕尾城市被暴雨袭击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因此,怎么能够保证让地底下的跟上面的同样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现在还是不能保证地底下的跟上面的同样发展。

首先我们必须还要庆幸在过去这几年,尤其在今年接二连三的大雨之后,暴露了我们从大到小的各种城市里,在我们的里子里都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汕尾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过去几年尤其今年接二连三的这种城市变得极其脆弱情况的时候,就是一种健康的预警。出现问题了很不幸,但是比这个更不幸的是很大的问题还没发现呢。所以出现了问题之后,赶紧去治,赶紧在未来的几年中把这个篱笆扎紧,否则的话将来的损失可能会更大。

汕尾的城市防洪设计,可以学习赣州。赣州的市区、城区范围之内,目前经过检验没有出现内涝和灾害现象。而福寿沟是赣州市整体排水系统的一部分,在赣州市排出内涝的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福寿沟,一套早在北宋年间修建的排水干道系统,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福寿沟呈砖拱结构,沟顶分布着铜钱状的排水孔。据测量,现存排水孔最大处宽1米,高1.6米。福寿沟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而为了保证沟道畅通和具备足够的冲力,一些沟道的坡度被设计为正常下水道坡度的4倍,从而确保水窗内能形成强大的水流,足以带走泥沙。至今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仍承载着赣州近10万旧城区居民的排污功能。有专家评价说,以现在积水区域人口的雨水和污水处理量,即使再增加3到4倍流量都可以应付,也不会发生内涝。

第一,当时古人刘彝在建赣州这个水利设施的时候是因势利导,也就是说他是在充分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动用了这种智慧顺势而为,而不是用技术强行地跟自然去抗,它的这种坡度,包括水窗的设计,包括根据城市的地形等等。也就是说第一是尊重自然的,因此因势利导。

第二,这是一个真正的以民为本工程。他考虑到的这种生活,包括周边的设施、水塘的设立,因此他把城市当成了一个整体来设计,把排水当成了一个总的整体,不仅有这12.6公里的福寿沟,还有周围支持它的水塘排水等等。可以说,在以人为本的情况下,通盘整体考虑。


第三,这又是一个真干事最后干成了真事给我们的启示。希望我们的城市设计者和建设者,在做地下排水系统的时候,都能真干事最后干成了真事。

流山 发表于 2020-6-12 17:10:10

未雨绸缪。设计超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暴雨考验城市防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