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史学研究要面向现实需要
对历史人物的承传,首先要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立足于挖掘对今天有借鉴意义的内涵,而不是立足于批判!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其次,历史学是科学,对待历史人物,也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尽量避免带有感情色彩的口吻,褒义词与贬义词尽量少用,论从史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很多作者只立足于炒旧史料,没有深入研究,挖掘出陈炯明先生的新的闪光点。更多的只立足于义正词严的“平反昭雪”,而且把道听途说的故事当成真实的历史。这说明,我市的史学研究还缺乏深厚的理论支撑和不懈的研究。
坦率地承认,整个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是广东近代史: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开始,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然后有了洪秀全(广州花县人)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广东南海人)梁启超(广东新化人)领导的唯新变法运动、孙中山、陈炯明等领导的辛亥革命;大革命时期,革命策源地在广东,广东涌现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领袖人物:彭湃、叶挺、廖仲恺、叶剑英……但革命的领导权为什么旁落呢?归根到底,还是广东人缺乏凝成一股绳的团结精神。
可能是广东偏安一隅,加上方言太多,语言不统一,比如宋庆龄和廖仲恺两个广东人,居然无法用白话对话,也无法用普通话对话,还得借助英语才能沟通,导致广东人不团结,孙陈的矛盾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珠三角发展很快,而粤东西北发展滞后呢?根本原因在于广东人缺乏团结的基因,缺乏一盘棋的大局意识。
现在,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区域的发展。中国三大经济圈,只有珠三角最薄弱。长三角以上海为龙头,以江苏、浙江为两翼,带动安徽、江西发展,腹地广阔,所以长三角下来发展最迅速;环渤海地区,有强大的政治优势和众多的高校优势,带动河北、河南、山西、天津、山东的崛起,他们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语言统一。现在唯有粤港澳大湾区,没有政治优势,也没有文化优势,腹地也最浅薄,如果再不讲团结,全省一盘棋,把粤东西北带动起来,广东的优势将会丧失。
所以,研究陈炯明,我们更要立足于孙陈之争的教训,精诚团结,全省一盘棋,做大做强整个广东的经济。广东才能东北辐射闽赣、北辐射湘鄂、西南辐射桂滇贵。让全国人民继续喝珠江水,继续用广货。只有这样,岭南文化才能真正称雄于中华文化圈。
对。史学是为现实服务的{:5_14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