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斋孤云 发表于 2020-6-23 10:12:28

移风易俗需要有绣花的“巧”功和“细”功

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0-6-23 10:14 编辑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更是形成良好村风民风社风、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因此,移风易俗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日,陆丰市碣石镇查处一起违规操办丧事事件。6月10日,该镇围仔村村民蔡某(男,70岁)逝世,其长子蔡某佳(男,47岁)前往该村“两委”进行登记报备,村干部当即向蔡某佳告知开展移风易俗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规定。6月 12日,其次子蔡某(男,39岁)前往该村“两委”办理遗体火化证明,村干部就有关事项进行再声明,使其充分知晓有关规定,蔡某当场表示出殡当天不在治丧处办理宴席。在此期间,该村“两委”又多次安排村干部到蔡某治丧处,面对面向丧属开展宣传工作,劝导他们自觉遵守规定、做到丧事简办。

6月20日上午8时左右,蔡某遗体告别仪式在其治丧处举行,村干部到场监督。上午10时左右,村干部发现丧属在治丧处操办宴席,计划办理规模十二桌。村干部在当场进行口头制止无效后,遂通知碣石镇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和碣石边防派出所民警到场处置,将其办理宴席的工具进行收缴,并拆除治丧处帐篷。

由于历史、文化、地域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无论从思想观念、文化程度,还是生活习惯、生产方式上来讲,农村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这就决定了移风易俗是一件虽重且不易的事,除了要有决心、有耐力,还要用巧劲、巧用劲。

移风易俗不能使蛮力,更不能用力过猛。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很多传统的观念和习俗是经过一代又一代岁月的冲刷和积淀形成了,因而盘根错节、根深蒂固,要想一朝转变、一刀根治,并不符合客观实际。即便有“特效药”,效果也未必好。如果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反而会适得其反,产生更大的副作用。因此,移风易俗还须施以潜移默化之道,方能收获润物无声之效。

移风易俗不能贪大求全,更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农村要移、要易的风和俗不是一件两件,如果妄图通过移风易俗,就一次性彻底给农村改头换面,同样不符合客观实际。还须从细节入手,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逐一攻破。


我们要通过这样一个具体习俗的转变,带动了人们整体思想观念的转变,进而形成了整个村的良好风气。风气正了、民风好了,其它陈规陋习也就自然而然会得到根除了。


移风易俗很重要,所以等不得;但移风易俗又很特殊,所以急不得。无论清理一个陋习,还是倡导一个新风,都不是易事,需要有绣花的“巧”功和“细”功。

红梅 发表于 2020-6-23 17:11:34

对。既要依法治国,又要人性化管理{:5_14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移风易俗需要有绣花的“巧”功和“细”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