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好贼 发表于 2020-6-23 20:14:26

没有先例可开,接收冒名顶替者上学的错误谁负责?

山东某大学回应因被冒名顶替失去就读大学机会的陈某所提出的关于补录的基本要求时,断然拒绝了,理由是没有“先例”。


既然说到“先例”,那么何为“先例”?“例”既然有“先”为什么没有“后”或者“新?“例”是人们创出来的,人们既然可以创“先例”也就可以创“新例”!某学校所给的关于“先例”的理由,散发着浓烈的搪塞的味道,全然没有意识到属于自己的责任,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引发舆论哗然。“先例”也有第一次,它要是没有第一次何来“先”字的尊称?凡是都有第一次,以前的“例”可开,为什么陈某的补录之“例”就不肯开呢?弃旧迎新是学校的精神升华;打破陈规陋习标新立异才是学校的原则。说句难听点的,社会舆论如此汹涌,学校坚持所谓的“例”,在理论、道德与社会责任各方面能逆风顶墙到几时?无例可循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官僚作风!企业组织固然是实体但操作者是人,怎么可以如此冷漠呢?


既然某大学坚守原则,那么他们为何没有及时发现冒名顶替的丑陋之事呢?判断、稽查、核实的原则怎么没坚守住?如今关于陈某的补录要求就扔出所谓的原则,我们不禁要问,扔出来的是原则吗?那是良心。良心都扔掉了,成何体统?被冒名顶替者要求补录而进入学校深造没有“先例”,撇清对冒名顶替之事与人的失察、渎职、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责任就有“先例”,岂不是讽刺和可笑?


在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情上,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对被害者的补录是弥补其过错的方式。被害者给出一个舒舒服服稳稳当当的台阶让学校下,学校应当双手抱接并顺理成章地把一切尴尬、难堪、羞耻都化解掉。欣然接受补录请求是学校与冒名顶替黑色产业划清界限的勇气!更是对冒名顶替者的否定。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学校以令人费解的独特思维拒绝了。这不得不让我们感慨该大学确实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知识面广、思考得深、逻辑思维也有别于常人,所以我们实在理解不了所谓的原则到底是怎么样的智慧!


没有先例可以开新例,开不了可以改,改不了可以破例,破例不了可以酌情,因为“先例”也是人们开的。此“先例”在成“例”之前不也是没有“先例”吗?当时要是没有人开“例”的话何来现在挂嘴边的“先例”?失察之责、接受冒名顶替者之错,一旦铸成不可以装作若无其事了。补录是单纯的补陈某的大学生涯吗?不,这是学校履行职责并补错的做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没有先例可开,接收冒名顶替者上学的错误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