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分流与其他
汕尾这几年,实行县管校聘政策,对超编的学校,实行分流。而不是真正的优秀教师与薄弱学校的交流。纯粹是为了分流而分流。教师编制,其实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目前,从财政支付工资待遇的,主要有三种编制:一是公务员编制,二是参公编制,三是事业编制。事业编制中,又有公益一类和二类的区分,中小学属于公益一类,采取的是全财政拨款和机构编制要从严控制的管理策略。但事实上,近些年来,教师的编制与教育发展,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汕尾城市、县镇、农村实行的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分别是1∶19、1∶21、1∶23三种编制控制方式。以此计算,一所1000人的城市中学,需要编至少20个班,需要53个老师。按照周课时35节来计算,共有700节,平均每个老师13.21节,平均每天2.7节。看起来工作量是比较低的。但事实上,各地的中学,工作量都远远高于35节,包括有早晚自习等。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上课,还包括备课、批改作业和学生辅导,以及各种填不完的表,写不完的总结,处理不完的各种学生问题。
可以说,如果让53个老师上20个班,常规工作基本可以运行,但要质量、要特色,简直是天方夜谭。可以说,目前的教师编制,已经成为了严重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
一边是一些学校的教师超编,一方面是一线教师缺口,一个看似不可能的问题却真实地在汕尾各级学校存在着。如果严格按照前面所说的教师编制数来比较,绝大多数学校,其实是处于超编状态的。所有公办学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超编,有的超编,还很严重。
那么,问题何在呢?
一是教师病事产假。教师到了40多50岁,各种病就接踵而至——很多人很奇怪,为什么大学老师的身体就很好?一病,自然要请假。目前,笔者所在区域请长期病假的,为数还不少,理论上应该每个学校都有那么1-2个。还有就是产假,一般来说,现在的产假,按照国家法定,至少一个学期,而很多人前前后后,保胎之类,惯例都是一年。二胎政策之后,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其实,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女教师太多,近些年,各学校基本上很难招到男教师,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这样一来,看起来超编,实际上教师不够用。
二是管理层较多。麻雀再小,都需要五脏俱全。一所学校,怎么样都需要各种管理。目前,学校大多设置有校长、副校长和中层干部若干。由于要兼顾行政事务,可是自然就要减少。或许有人说,当官的钱多事少,这其实是个误读,笔者所在区域,就有很多人不愿意做干部,每年暑假,都会有不少的中层干部辞职。
三是各单位的借调。由于教师整体来说文化素质较高,能说会写,自然,就成了香饽饽。目前,教育部门以及其他一些部门,到学校借人,成了家常便饭。自然,人也不够了。当然,更关键的问题,还在于编制与教育需求已经完全不适应了。就以现在为例,防疫工作,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按照规则进行下来,可以说,老师个个都会被累死。
分流制是对尊师重教践踏。试问把老师搞得惶惶无可终日,他们还有激情去教书育人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