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家国 发表于 2020-8-11 11:32:42

已经变味的大学,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呢


大学(University / College),学名为普通高等学校,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它不仅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还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大学文化 。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对于大学来说,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条件,人才培养是服务社会、传承和创新文化的直接表现。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应该围绕人才培养而开展,不能脱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要通过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来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四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应该齐头并进,在学校内部只能有限程度的相对独立,不能人为制造割裂和对立。任何有意无意单独强调一个方面的做法都是狭隘和有害的。
但我们现在的大学,成为什么样子的学校呢?
大学就是市场。这种趋向日益严重,对大学教育产生致命的伤害。原因是教育投入仍然严重不足,教育资源分配越来越不均。每年两会都有代表提案,要求加大对教育投入。这些年基础教育的投入的确增加了,但高等教育欠账很多。这是关键问题。国家投入不够,学校要自己去赚钱,不少大学只好不断扩招,靠获取学费来维持运行。还有就是“创收”(这个词对于学校来说很不好),办各种班,赚了一些钱,可是风气坏了,人心野了,老师哪有心思教学?现在学校的商业气氛越来越浓,越来越世俗、庸俗。

进大学校园看看,太热闹了,到处都是广告横幅,什么班都可以进来办,而且很多都是老板班、赚钱班。谁有钱都可以在北大找到讲台。结果弄得大学生刚进来就心急火燎,急于找各种赚钱门道。什么时候能让北大重新找回“博雅”的气氛呢?

再说老师的心态也受到影响。我们许多教授往往身兼数职,有的很少时间真正放在教学上、放在学生的学习上。中国有这么多好的年轻人,为什么培养不了?现在名教授都不教本科。为什么?全部为自己的利益去了,所以大学生的程度比以前明显降低。师资外流现象非常严重,更严重的是败坏了校风。

有些院系教师的收入非常高,甚至可能比某些基础学科教师的收入高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容许一部分老师“先富起来”,多拿一些钱也无可厚非。问题是不能没有管理,否则有些教授可能就是为钱上课,而且造成校内贫富不均,两极严重分化,学校成了市场,人心搞得很势利,既不利于校风建设,也不利于学科建设。

大学靠项目化生存。所谓“项目化生存”,是对那种没完没了争做各种项目的描述,特别是那些很可能只是泡沫、没有多少学术价值的项目,不断对付着做,实在浪费人生,浪费资源。为什么要这样?

年轻的老师不申请项目是不可能的,因为现有学术生产管理体制有这种量化要求,特别是理科与工科的研究,往往就是通过项目来实行的。还有,就是追逐利益,项目都有钱,有些老师其实就是奔着钱去申请项目的。这其实也是市场化的弊病。

现在学术腐败严重,假成果、假学问遍地都是,学术会议、成果鉴定、资格审查、项目审批过程普遍玩手段走过场,吃喝、游玩、送礼、拉关系、作交易反倒成了实质内容。现在很多人当上教授就整天过“项目化”生活了,很少给本科上课,是不正常的。可见现在“项目化生存”多么严重。

现在社会以实用技能为标准收罗人才,舆论更被市场的泡沫所左右。人们为谋生而学习,没有内在的事业冲动,上大学无非是毕业后好在人才市场上找到买主,卖个好价钱。这种短视的观念严重挖空大学文化的基石,腐蚀现代精英的人格品质。

普陀寺 发表于 2020-8-11 21:28:13

教学产业化是几时开始的,对吗?后果?社会影响?道德!责任!民族!发展!一个小孩进入校园开始就接触到不平等…

美云 发表于 2020-8-12 13:01:48

普陀寺 发表于 2020-8-11 21:28
教学产业化是几时开始的,对吗?后果?社会影响?道德!责任!民族!发展!一个小孩进入校园开始就接触到不 ...

说得好{:4_102:}{:4_12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已经变味的大学,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