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时评 发表于 2020-8-27 05:42:31

汕尾人,你学会制怒了吗

在全民运动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走出房子,在运动场、在公园、在海滨路运动起来。这是好事。但是,绝大部分人只注重外形的运动,不注意心灵的运动。而实际上,心灵的运动更重要。

一是要有爱人之心,也就是“佛心”。生活中不管对什么人都要有善意,有成人之心,把别人看作自己的亲朋好友,待人处事处处

“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道德经》)就是说,与人交往时,不管别人如何,自己总以心平气和对待之,把别人的困难看成自己的困难,能帮一把的决不推一把。而不要对人总是气哼哼的(这些人对上司、对有权有势者却格外温顺),好像谁欠了他金钱一样。这样的人,动功练得再好也是白搭。

二是时常保持快乐的心境。

快乐是一种心理的习惯,一种个性化的生活态度,一种健康的气质,也是正气充盈的结果。要使快乐变成一种心理习惯,就必须能够时时处处寻找快乐,发现快乐。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笔下的“小音乐家”扬科,在他的世界中,处处都有着美妙无比的音乐,然而在别人听来,那不过是平淡无奇的虫吟蛙鸣,风声鸟语,流水和车轮声。

在不顺心的时候,在遇到悲哀的事情和无法避免的困难的时候,如果我们能以愉快的眼光和心情来对待它,那么,它很可能就变得微不足道,变得有益且鼓舞人。快乐还是一种健康的气质。美的气质能给人带来和谐和快乐。

潇洒大方、温文尔雅、秀丽端庄、娴静柔和、爽直雄健…·…都是健康的气质。具有这些气质的人,常常是快乐的人。而刁钻奸猾、卑琐萎靡、孤傲冷酷等表现,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这种气质的人很少有安宁和快乐。

养成快乐的习惯,就会含着微笑生活。练功者要使自己经常喜笑形之于面。“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素问·举痛论》)喜可以使人的气血和畅。“喜笑(乐)”又是一种功法。这个笑不是咧嘴哈哈大笑,而是“腮旁常带三分笑”,意识是要“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亦即喜蕴于中,笑藏于面。

日常生活中即使忧心忡忡,若能面生笑容,则心地顿觉开朗,忧愁即刻烟消云散。当练功达到一定程度后,体内充满了中和之气就会“喜从心生”,即使处于艰难困苦的环境,也不能夺其喜乐。

人生活在社会中,会遇到各种矛盾,这些矛盾往往会招致七情的变化,骚扰精神,使之不得安宁;激惹血气,使之不能平衡。人如果圈于七情之中,身体定然受害。

俗话说:江山易改,慕性难移。改变性情上的偏颇,殊非易事。但若认识到它有损于道德的涵养与事业的建树,从而时刻留心、认真克制,于七情欲即将发作时,将之化解,于是七情也就陶冶成为道德了。久而久之,窠性也可移了。

古时有“韦弦之教”的典故,说的是西门豹性情太急,就经常佩带一条皮韦,用以警惕自己——要变得缓和些。民族英雄林则徐有一个座右铭:“制怒”,用以警戒自己当遇事即将发怒时要“制”,将胸中将要勃然而发的怒气压制下去,以尽快恢复平静的心态。

再有涵养的人也可能有冲动的时候,这是邪气妄生。这时候,练功的人就要意识到不能让这些邪气存在和妄行,而立即主动调动体内的正气,即用高尚的道德意念把它压下去。当一时正不压邪时,你也可以暂时排除一切杂念,让全身心安全平静下来,引导自己的心灵进入一个惚乎兮乎的境界,想着邪气排出,正气高扬,以正压邪,心灵也就会很快净化了。

太阳城 发表于 2020-8-28 12:04:09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5_14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汕尾人,你学会制怒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