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立市、产业兴城要成为汕尾长期的发展战略
汕尾市,俗称海陆丰地区,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文化厚重、人杰地灵,发展良好、氛围浓厚,现在,无论是乡村干部还是企业员工,都展现出一种把汕尾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的良好精神面貌。
长期以来,汕尾工业非常落后,各方面百废待兴。只有到2010年以来,汕尾才加速工业化的步伐。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但是,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汕尾这个工业化刚刚起步的地区来说,挑战巨大。汕尾上下,敢于知难而进,彰显了自强不息的斗志;勇于迎难而上,展示了自告奋勇的胆识;勤于克难而为,体现了自加压力的担当;善于破难而出,凝聚了自力更生的智慧。
2020年1至7月,我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8.7亿元,比增1.9%,增速排名全省第3。上半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27.8亿元,占全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33.3%,增长5.7%,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增速4.4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增加值36.1亿元,占全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51.4%,增长12.9%,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增速11.6个百分点。
现在,汕尾要按照省督导组的要求,高度重视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链条式延伸,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融入大湾区,主动与深圳对接,做到借力发力,在思想、观念上融城。
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及时梳理存在问题,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要素保障,切实解决好企业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产业兴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突出主导产业,突出园区发展,突出招商引资,鼓励企业加强市场研究,积极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产品,提升质量效益;加强技术改造,实施智能化改造,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调节应变能力,用好用足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助企撑企政策,紧盯行业发展新形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这是汕尾发展的根本。根本是不能丢掉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