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云 发表于 2020-8-31 11:30:26

我们需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强调:“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历史昭示,危险往往是由于自以为安定造成的,因此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要不忘可能遇到的危险。这表明,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古人讲,“天下之祸不生于逆,生于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因此,“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居安而念危,则终不危”。这些名言反映了古人对“安”与“危”的辩证思考,是应对风险的大智慧。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佳的清醒剂。

唐代有首诗:“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这就是说,吴国之所以由胜而败,不是因为西施这个红颜祸水,而是因为吴王夫差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知乐极生悲,缺乏居安思危的警惕。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两句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诗写的是南塘陈后主安居一隅,沉缅于歌舞升平,不知内外忧患将至,最后成为亡国奴,发出“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哀叹。

今天,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之中,中华民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进程曾多次被打断。鸦片战争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不仅使我国落伍了,而且一次又一次阻碍了中国人民寻求民族独立和复兴的努力。列强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先后侵占我国18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1901年中国对外8次主要赔款总计约折合19亿5300万银元,相当于清政府1901年收入总额的16倍。

辛亥革命后,我国虽然结束了绵延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军阀混战、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国民党蒋介石反动统治,又把中国拖到绝境。新中国成立后重新开启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也遇到很多风险挑战,比如,美国等西方国家全面封锁、抗美援朝战争、三年自然灾害、中苏决裂、援越战争、“文化大革命”等。这些风险挑战性质和程度不同,但处理不好、处理不当,都会对我国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冲击和干扰。

同时,新兴国家在崛起的关键性阶段,无一例外地会受到守成国家的排挤,这是发展历程中绕不开的“坎”。现在,中国在世界的崛起,也到了树大招风的时候,正经历成长的风雨。眼下,美国全方位围堵、打压我国,目的就是要打断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因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将防范风险一以贯之,力争不出现全局性风险,尤其是避免发生打断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这是我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

红梅 发表于 2020-8-31 12:18:4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_142:}

普陀寺 发表于 2020-8-31 18:53:03

居安思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些都是至理名言。{:4_10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需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