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开学第一课,励志强国梦
9月1日,汕尾各级学校都认真组织开学第一课。不仅和孩子们一起回望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抗疫历程,还用一种真实自然、润物无声的方式,为大家构建关于外部世界积极、向上、乐观的图景,确立“你怎样,中国便怎样”的共识。钟南山院士的童年故事,让许多孩子为之揪心和震惊:于1936年出生在南京的他,生长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一次,他被困在了遭日军飞机炸毁的房子中,外婆冒着生命危险,才把他从瓦砾堆中救了出来。苦难的记忆,生死的考验,让钟南山从很小就懂得了生命的脆弱与宝贵,立志报国的信念,也深深地烙在他的心中。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父亲对他的寄语——像南京的钟山一样茁壮成长,哪怕历经风雨,也要巍然屹立。
中国人常说,苦难是一笔财富。老一辈时常忧心于没有经历过磨难的年轻一代,能否挑起未来的重担。事实却是:在今年的抗疫战场上,大人眼中的“孩子”勇敢地担起了责任,成为当仁不让的主力军。全国4.2万援鄂医务人员中,80后、90后占了约有七成,更有无数的年轻人,在经历疫情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志向。
在《开学第一课》的讲台上,一群大哥哥、大姐姐,分享了他们在此次疫情中的成长和收获:来自湖北的王睿同学,通过云课堂连线的方式向钟南山表达了致敬,并立志要成为一名像他一样有担当的医生;武汉学生陈琪方的妈妈和外公都是医生,疫情期间一直奋战在一线,琪方曾给新冠肺炎患者写过一封公开信,信中写道:“我把我的外公还有妈妈,都借给你了。”中国少年儿童在防控疫情斗争中的坚强与成长,令人钦佩;北大援鄂医疗队的一本相册,记录下许多医护人员抗击在新冠疫情一线的故事,而习近平总书记给他们的一封温暖回信,也肯定着这些年轻人的责任与担当,勉励他们继续奋勇向前,他们说:“被需要、被依赖,你会觉得自己很有价值。”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一场战疫,深刻诠释了这句话的份量。
“担当”这个词说起来很大,但其实就是守好你站立的地方,在责任面前不回避,不推诿,不退缩。正是因为有无数的人担当,我们才能如此迅速地回归到正常生活,迎来今天的顺利开学。对于正在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担当”之于他们,就是从当下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强健体魄和学习知识做起,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应该这样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