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资信 发表于 2020-10-7 18:00:31

志存高远 醉心科研—— 记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白银山

本帖最后由 非孤独患者 于 2021-1-6 21:04 编辑

汕尾日报记者邓良琼  40岁不到即数次获得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研究创新奖项、以突出成就荣获“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的白银山,现任汕尾市现代畜牧产业研究院院长。从本科到博士后,这位年仅38岁的优秀科技人才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的科研路上,孜孜不倦,以市场需求为研发方向,在建立细胞系和生殖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性成果。  身为科研人员,白银山志向高远,醉心研究,攻坚克难,建立了颠覆传统建立细胞系的方法,该项研究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新突破的技术,具有巨大推广价值,不仅可以用于医药基础研究,还对疫苗开发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获得了第十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暨第三届世界发明创新论坛“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银奖,同时在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真正地鉴定出猪雄性生殖干细胞和间质干细胞,纠正了过去对猪生殖干细胞和睾丸间质祖细胞的错误认识。他在多家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1项和PCT专利2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7项。  白银山是河北省承德市人,一直从事繁殖方面的研究,看到了汕尾养猪业快速发展的前景后,于今年4月份正式扎根汕尾。“今年汕尾地区成立了六、七家养猪公司,其中两家公司准备以楼房式养殖,这是国内流行的养猪方式,我来汕尾可以发挥我的专长,为养猪企业的升级发展服务。”白银山说,他目前在做提高母猪繁殖能力方面的研究。  2018年到2019年,白银山在加拿大交流学习,这段经历让白银山大开眼界,他深刻体会到了科技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他回忆说,加拿大的一个家庭,即使只有两个劳动力,在最忙的时候依然可以同时养3000只母猪、600头牛,还能兼顾大面积农作物耕种。原来国内和国外的养殖方式存在着这么大的差别!这让他十分感叹,于是萌生了要为国内养殖业升级发展作贡献的想法。  白银山与汕尾结缘,始于和汕尾市金瑞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定发的缘分。早在2015年,他们就已相识,一直合作研发相关项目。刘定发多次邀请白银山来汕尾发展,并说服白银山,告诉他汕尾地区正大力引进人才,受非洲猪瘟影响,猪肉市场缺口大,国家对养猪业很重视,最好的养猪时代来了,只有到基层去,才能让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发挥作用。最后,白银山被打动了,怀揣着梦想来到了汕尾。  白银山说:“中国是猪肉消费大国,平均是0.5头/人·年,目前国内养猪业达不到供给量,很多需要进口,加上在非洲猪瘟大背景下,养猪业未来几年都有很大发展前景。而且国家大力扶持生猪养殖业,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鼓励生产,对生猪养殖业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他还说,汕尾养的猪基本供给香港,品质高、效益好,希望这些企业养殖规模变大之后可以为更多地区提供优质生猪。  在海丰县莲花山生态谷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里,一栋7层高的楼房建筑正在施工,在周围绿色环境的包围下,显得格外抢眼——这是汕尾信民生休闲农业有限公司用来养猪的楼房,是汕尾第一栋楼房式养猪场,意味着汕尾的生猪养殖模式将发展成“5G”版本。  这个楼房养猪场里,配置了高学历的专业人才,技术支持来自白银山和他的团队——汕尾市现代畜牧产业研究院。该院成立于2016年,是非营利性机构,依托自己的科研项目,大力推动发展现代畜牧产业,目前已为汕尾多家生猪养殖企业提供与研究业务相关的咨询等服务。  “传统养殖场很占土地,而这个楼房养猪场占地70亩,设计养殖生猪10万头,形成生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5G’养猪场。楼房养猪模式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节省了很多人力。”白银山说,在养猪楼房里面将配置自动化设备,相对于散养时又脏又臭的养猪场,楼房规模化养殖场,既环保,外观好看,又能把猪养得更健康,是一种可循环养殖方式。  在白银山看来,科研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做项目不可能一次就成功,需要经过反复论证。任何项目都可能面临失败,但要学会从失败中积累、总结经验,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特别是对于一个新研究领域的项目而言,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和困苦的,有可能需要一年、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最需要的就是坚持。  对于获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这项荣誉,白银山认为,这既是认可也是鼓励,他将以此为鞭策,潜心科研,为推动新时代汕尾高质量发展、为把汕尾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贡献智慧和力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志存高远 醉心科研—— 记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白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