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活动是汕尾移风易俗、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推手
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0-11-20 11:14 编辑科普即“科学普及”,概念应该是将目前人类所掌握和获得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进行传播的过程。科学普及本身是一个科学大众化、民主化的过程。
传统的“科普”概念,立意较低,带有浓厚的“扫盲”色彩。多年来很多人在这个概念框架下,习惯于将“科普”的任务,简单等同于具体科学知识或结论的灌输,好像只要让人知道地球绕太阳转一圈要一年、绝对零度是达不到的之类的知识。这只是知识的普及,还不能说是科学的普及。科学的普及应该渗透进对科学精神的普及和传播。
近日,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主办,以“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新方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的2020年汕尾社会科学普及周主题日。就是渗透进对科学精神的普及和传播。这对提高汕尾市民素养,移风易俗起到显而易见的作用。
主办单位展出了“科学运动”“合理膳食”“远离烟草”“移风易俗”“公民素养”和“反邪教”等六个主题展板,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理念,引导树立科学文明新风尚,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随后,还举办了《民法典》专题讲座,引导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学习、遵守、维护、运用《民法典》,增强个人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更加准确把握《民法典》的核心要义。
此次社科普及周活动旨在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开展群众性哲学社会科学普及教育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和专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打造富有特色的社科讲座和具有时代感的社科普及活动品牌,吸引广大公众参与,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提升市民科学素质与提升市民道德素质相辅相成。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公共效率,也对提升市民道德素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只有当一个人能够具备足够的科学知识,能够客观全面的认识到他的行为对个人或社会所带来的后果,才能对自身行为进行正确的判断,进而达到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提升市民科学素质是推动全社会进步的基础。从长远来看,市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市是由人构成的,城市是人的城市。对一座城市来说,只有其市民都具备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并懂得用其为社会服务,才能使这座城市真正向文明城市的目标迈进。从这一点来看,科普活动是移风易俗、建设文明城市的主要推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