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镜兵 发表于 2020-12-11 10:26:27

贺诚



贺诚(1901-1992),四川省射洪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曾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军医处长、海陆丰后方医院院长。离开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后,先后到上海、瑞金中央苏区等地工作,主要在医院和卫生部门任职。解放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等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事业奠基人。1992年去世,终年91岁。

贺诚,原名宗霖,字润之,又名李平,1901年出生于四川省射洪县龙门垭乡一个中医骨科世家,1919年在潼川中学读书,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潼川会馆结识从法国回来的陈毅。1926年将毕业时,贺诚被校方列入开除学生名单,党组织即派他往广东国民革命军做医务工作,此后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夏,贺诚到达武汉,被编入第二方面军军医处,任医务科长。9月,随部队南下广州,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医处医务主任。12月11日,参加广州起义,任起义总指挥部军医处处长,带领医务人员抢救起义军伤员。起义失败后,贺诚随起义部队撤出广州。起义军余部在花县改编为红四师,贺诚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军医处长。

1928年1月,红四师到达海丰,贺诚兼任海陆丰后方医院院长,与妻子周越华及梁寿之、庄其端、陈寿文、师慎等医护人员,在海丰县城、莲花山埔仔峒、高潭中峒、黄羌朝面山和梅陇鸭头乡等地开展工作。1928年夏,红军在扩大革命根据地的战斗中严重受挫,国民党军队大举围剿苏区,贺诚奉命率军医处留守人员和留治伤病员西撤梅陇山区,从此同东去潮汕的作战部队失去联系。此间,根据中共海丰县第三区委的安排,贺诚和留治伤病员以鸭头乡为中心,组织一支2000余人的赤卫队,红军轻伤员吴涤华任赤卫队指挥员,张英任参谋长,贺诚任党代表,担任放哨、站岗、侦察、掩护等任务。


1928年6月,海陆丰革命形势日趋恶化。同年底,根据东江特委疏散红军的统一安排,与吴涤华、张英等四名同志在四位渔民护送下渡海,经历海上暴风狂涛,以及与海盗苦斗,五天五夜之后,终于到达香港。11月,贺诚化名贺雨生,与柯达文(柯麟化名)在上海威海路春萱里开设“达生医院”,掩护中央机关活动。1929年由于叛徒白鑫告密,周恩来考虑到贺诚等同志的安全,撤去达生医院。

1931年他离开上海到瑞金的中央苏区根据地工作,曾任中共汀连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军委总军医处处长、红军总医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军委抚恤委员会主任、军委总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红军卫生学校校长及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卫生局局长、中央纵队第三梯队队长兼政治委员等职。1934年偕妻子参加中央红军长征,1936年毛泽东派其护送中央书记处书记王稼祥去苏联治病,此后滞留莫斯科学习与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贺诚回到祖国,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总卫生部部长兼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和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和政治委员,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等职。1958年7月,中央军委授于中将军衔。1962年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文革期间遭受迫害。1975年后平反,回到中央军委工作,再任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当选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82年离职休养,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去世,终年91岁。

(本文根据陈宝荣原作整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贺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