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风故事——彭湃“英雄家族”家风:责任 人民 国家
家庭、家教、家风,连着国运民生。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迎接明年建党100周年,扎实推进省文明委印发的《广东省传承弘扬好家教好家风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工作,省妇联、省委党校、南方新闻网联合开展“诵红色经典·树忠诚家风”诵读展播活动。《悦听》栏目特推出“红色家风故事”专题,聚焦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时期作出突出贡献的,并曾在广东工作或广东籍的革命先辈、优秀共产党员的红色家风故事。让我们通过诵读和聆听,穿越时空隧道,深深感受红色家风背后浓厚炽烈的初心使命,感受信仰所彰显的强大精神力量。今天的红色家风故事是《彭湃“英雄家族”家风:责任 人民 国家》。
彭湃(1896-1929年),原名彭汉育,广东海丰人,被誉为农民运动的大王、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大革命时期,在广州举办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第一和第五届农讲所主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彭湃在广东海陆丰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
前赴后继 家风永传
1929年,彭湃被反动派杀害,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英雄已去,浩气永存。责任、人民、国家,他对理想与信仰无比忠诚,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赤子之心代代相传,在后人的血液里澎湃不息。
“爷爷为理想而进行实践是无私彻底的。” 彭湃的孙女彭伊娜说。在彭湃的感召和带动下,彭家多人前赴后继走上革命道路。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先后有7人牺牲,其中6人被追认为烈士,最大的35岁,最小的才17岁。
作为红色家族的后代,彭家人没有把自己看成特殊的人群,也不懂得利用一些关系去谋求什么。他们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为家乡和社会的发展呕心沥血。
1963年,彭士禄与彭洪两家人合影于家乡海丰
彭湃的两个儿子,彭士禄与彭洪自小就是孤儿,靠人民群众的掩护帮助,吃着百家饭幸存了下来。其中彭士禄15岁时,几经艰难被周恩来接往延安,之后留学苏联,他是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1983年,他主持了大亚湾核电站的前期工程,为我国科技事业、核工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他从不居功自傲。
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就是彭家几代人传承的共同选择。
来源:南粤清风网、南方新闻网
学习革命家庭的优良传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