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准确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基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念,强调人类必须下决心抛弃工业文明以来形成的轻视自然、支配自然、破坏自然的观念,转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利用上,需要自觉认识与遵循自然规律,既包括自然界物质运动与生态系统本身发展的规律,也包括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既努力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建议》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进一步论述与阐发。在理念层面,强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即承认自然界存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界限,为准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夯实了理论基础。在实践层面,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同作为“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原则,阐明了当前和未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体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指明了方向。
深刻认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时代价值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契合我国发展需要,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明确了前进方向,必将有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高度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等一系列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思想观点,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内在要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议》提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实践路径。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议》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我们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回馈人类;人类对大自然过度开发利用甚至造成伤害,最终会招致自然无情的报复。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迫切需要用绿色倒逼升级,彻底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资源、生产、消费等相匹配相适应,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相互促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质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本身就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断推进,又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推动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建议》对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为详尽的战略部署,提出更为明确的具体要求,把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在“十四五”时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重要抓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向着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砥砺前行。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必须以贯彻落实《建议》为牵引,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十四五”时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控,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降低碳排放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的绿色化改造,进一步加强清洁生产、环保产业、绿色技术的创新发展,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为绿色发展提供坚强法律和政策保障。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建议》提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要求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完成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等,并提出制定实行多项重要制度机制,如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等。这些制度举措必将推动我国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有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稳步提升。《建议》作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外来物种管控。强化河湖长制,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林长制。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加强黑土地保护,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贯彻落实这些重要决策部署,必将为全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资源的高效利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显著标识。“十四五”时期,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重在通过行政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善和经济政策工具的科学运用,按照《建议》决策部署,大力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提高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相互促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