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镜兵 发表于 2021-1-15 09:04:38

梅陇汉子莫念悦


梅陇汉子莫念悦
文/戴镜兵
莫念悦(曾用名:莫苏、莫悦利)(1916一1964),海丰县三墩港约蜈蚣咀村人,中共党员。1927年冬在家乡参加劳动童子团,1930年春参加红军四十九团,1933年5月,回梅陇老家隐蔽,1941年,重新回到队伍,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受党组织安排前往香港,以拉黄包车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5年2月下旬参加东江纵队第六支队第三大队,次年冬,受党组织安排,前往广州市东山区三轮车工会工作,解放后,服从组织安排,依然留在该单位工作,直至1953年,响应党的号召回梅陇老家参加生产劳动,一年后回广州原单位上班,1957年再次回梅陇老家参加生产劳动,9个月后回广州原单位上班,1964年因病逝世,享年49岁。

莫念悦(曾用名:莫苏、莫悦利)(1916一1964),海丰县三墩港约蜈蚣咀人,父亲莫潭迓是一个老实的农民。1927年冬天,年仅11岁的小念悦参加了家乡的劳动童子团,整天与赤卫队员们到村头站岗放哨,由于他机智过人,很受本村赤卫队员莫潭佛、莫捷文等人的赏识。1928年2月,莫念悦被推选为蜈蚣咀村劳动童子团团长。3月,国民党反攻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白色恐怖笼罩下的蜈蚣村,除了孩子、老人外,青壮年纷纷参与了"反围剿"战斗。


1929年10月,红军四十九团在海丰县黄羌朝面山宣告成立,蜈蚣咀村小青年莫钗听到此一消息后,找到莫念悦,问他想不想参加红军,莫念悦对莫钗说,我不参加红军,如何帮潭佛大哥报仇(莫潭佛于1928年7月在梅陇被国民党杀害。)于是,两位梅陇小伙,结伴前往黄羌山区,经过几天的寻访,终于找到了部队。由于莫念悦年龄太小,部队领导开始不肯收留他,经莫钗的苦苦相求,一面稚气的莫念悦终于留在了部队,不过,他只能留在后方,帮助机关干部跑跑腿。1930年至1931年夏天,红军四十九团历经几十场大小战役,不但收复了海陆紫县大部分山区,而且帮助潮汕地区打下了一片片根据地,部队由最初的一百多人,发展到了一千二百多人。然而,1931年秋天开始的"肃反"扩大化,大大削弱了红军四十九团的战斗力,1932年春,广州国民党军队为配合蒋介石对苏区的"围剿",倾力向海陆丰根据地进行多管齐下的进攻,红军四十九团陷入了重重困境。1933年2月,紫金乌禽嶂一战,红军四十九团元气大损,5月,坚守在黄羌苦竹园(富足园)的海陆紫县苏维埃政府不得不宣告解散,莫念悦回到了梅陇老家。

不知是谁告的密,5月的一天黄昏,一队反动民团气势汹汹包围了蜈蚣咀村。正从龙山顶砍柴回家的莫念悦,远远就看到了敌人的身影,他放下背上的柴,往山上跑去。


民团分子扑了空,气不打一处来,放火焚烧了村子的几座房子,如火龙一般的烈焰很快就将蜈蚣咀村几座房子吞噬了。村民们敢怒不敢言,只能把仇恨的怒火强压在心头。

反动民团离开蜈蚣咀村后,莫念悦才从龙山顶上下来,村民们并没有责怪他,只是一味劝他远走他乡避避风头。莫念悦知道自己在蜈蚣咀村再无立足之地,只能挥泪告别父老乡亲,远走深山避难。

从1934年5月至1937年7月,五华、紫金、河源等山区都留下了莫念悦的足迹,直至"泸沟桥"事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后,莫念悦才回到蜈蚣咀村。


21岁的莫念悦时刻关注着时局的变化,随时注意着我党在海陆丰地区的动向。

1941年4月,海陆丰中心县委指示各区区委发动群众,利用"练总馆"、"拳头馆"等形式,征集枪支,成立秘密的游击小组和锄奸团,伺机袭扰日军,打击汉奸。三区区委书记刘云龙知道莫念悦是红军四十九团的战士,亲自到蜈蚣咀村找他,动员他参加游击小组。莫念悦再次回到了队伍。此时的莫念悦再也不是小屁孩了,曾经的军旅生活,几年的浪迹天涯,让他深深地体会到,离开组织与部队,自己什么都干不了。从自以后,莫念悦积极投身革命,多次出色完成党组织交代的任务,同年冬天,在黄雪心、黄友群等党员的培养下,莫念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2年9月24日,中共前东江特委张持平来海丰县一区后港村向海陆丰中心县委传达中共南方局的指示:"除沦陷区党组织照常活动外,国民党统治区的党组织一律暂停活动,割断与暴露地区的组织关系,已暴露的干部立即撤往游击区,其余干部找社会职业掩护,进行"勤职、勤学、勤交一友"的三勤活动和执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本月下旬,中共海陆丰中心县委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研究后决定,全县各级组织暂停组织活动,采取单线联系,对党员作如下安排:一、对已暴露身份的党员转移到其他地方;二、通过亲戚、朋友的关系隐蔽在农村或小圩镇;三、未暴露的党员,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打入国民党的管教卫。


党组织考虑到莫念悦可能暴露,安排他到香港寻找党组织,隐蔽成份,等待时机。于是,莫念悦来到了香港,并找到了党组织,按组织安排,他以拉黄包车为掩护,密切关注着香港及大陆方面的社会动向。

1945年2月下旬,东江纵队第六支队在大安峒成立。支队长叶基,政委郑重,政治处主任黄秉。下辖三个大队,第一大队长韩捷,政委韩藻光;第二大队长吴海,政委黄秉;第三大队长张建南,政委姚山。3月,莫念悦按组织安排从香港回到海丰,参加东江纵队第六支队第三大队,并担任第一小队长。

8月,抗日战争胜利,莫念悦与林仙结婚,次年生下一子(莫胜汉)。同年冬天,莫念悦接到组织命令,让他携家眷参加领导广州市东山区三轮车工会的工作。莫念悦到了广州市东山区三轮车工会后,积极投入工作,发展党员,组建党组织,把广州市东山区三轮车工人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南下大军解放广州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解放后,莫念悦依然留在广州市东山区三轮车工会工作,直到1953年,莫念悦一家响应党的号召,回到梅陇蜈蚣咀村参加生产劳动,一年后才回到原单位工作。
1957年,莫念悦一家再次回到老家参加生产劳动,九个月后才回广州原单位上班。

1964年,莫念悦因病逝世,终年49岁,安葬在"广州市建设三路烈士坟场",后因建设需要,坟场被征用,莫念悦骨灰由其后人迁回梅陇老家安葬。

莫念悦从11岁参加革命,至49岁因病逝世,终生对党忠诚,服从党的安排。火葬时,从莫念悦身上发现残留的弹片,人们感到惊讶,同时才知道他的英年早逝,完全是由残留在身体上的弹片所致。

英雄已逝,愿浩气长存,永垂不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梅陇汉子莫念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