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烈士遗志 铸国之重器——记彭湃之子、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
彭士禄(中)与家人等在红宫红场彭湃雕像前合影。 彭伊娜 供图 2021年3月22日,彭湃之子、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巨星陨落,满城悲恸!在彭士禄院士的家乡汕尾市,父老乡亲们无不为他的逝世而悲痛惋惜。 烈士之子,继承遗志报效祖国 彭士禄的另一个身份,是革命先烈彭湃的儿子。中国革命先驱、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出生于汕尾市海丰县的大地主家庭,富裕家庭出身的他,却烧了田契,毅然决然投身革命,变成无产者,在海陆丰地区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农会,起草了第一部土地法,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是我党最早提出并大力实践减租思想的人,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农民运动大王”。1928年、1929年,彭湃的妻子蔡素屏和彭湃相继牺牲,英勇就义。 3岁丧母、4岁丧父的彭士禄,从此风餐露宿,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住百家屋。1940年,父亲的好朋友、好同志周恩来第一次见到彭士禄,第一印象就是这孩子长得太像彭湃烈士了,他对彭士禄说:“你应该向你父亲学习。” 1940年,彭士禄被送到延安学习,于194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彭士禄经常说,自己是党的儿子,是人民的儿子,要时时刻刻想着,是否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 1956年,彭士禄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后又在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核动力专业进修。1958年回国后,他一直从事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工作,成为中国核潜艇和核电站事业重要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曾担任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主持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并长期为中国核潜艇研制、升级改造和战略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还组织引进了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为中国核电技术跻身世界第一阵营打下坚实基础。彭士禄后来在文章中回忆道:“我终于没辜负那些冒死保护我而从不索求的百姓,没辜负培养教育我的党,没辜负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我的期望,没辜负父亲的英名。” 在我国核动力科学技术发展中,彭士禄作出了系统、创造性的技术成就,为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曾获得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第一完成人)、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荣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等奖项,在国际核能动力技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道:“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大国重器,以命铸之。这是彭士禄对国家的承诺,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九十六载,彭士禄和他的父亲彭湃一样,将毕生的心血和才华都奉献给了祖国。 汕尾英才,难忘故土心系家乡 “小彭,记住,你是海丰人。”周恩来对自己的谆谆教诲,彭士禄一直铭记在心,终其一生,他都牵挂着海陆丰这一片红色故土,与家乡频繁互动,心系家乡发展。 “作为革命先驱彭湃同志的后人,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您以‘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的坚定信念许身报国,以‘一声令下,打起背包就走’的毅然决然告别妻儿,以‘不做则已,一做到底’的犟劲精神献身事业,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情怀与担当,您是海陆丰革命老区的骄傲!家乡人民为您自豪,向您学习、向您致敬!”去年11月,彭士禄荣获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家乡汕尾市党委、政府联合发出贺信向其祝贺。收到贺信两天后,彭士禄欣然复信,向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问好,并表达了祝愿家乡越来越美好的夙愿。 彭士禄时时关心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家乡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他都记在心里;家乡在发展中取得的成绩,他都喜在心头。在他退休之后,我市专门聘请他为顾问,他也不负众望,为汕尾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心系家乡发展的彭士禄即使有事无法亲自回到家乡,也会通过书信形式祝福家乡。2002年,汕尾市海丰县举行“纪念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建立75周年大会”,人在北京的彭士禄向家乡发来贺信,信中寄语:“我热诚希望作为全国13个革命根据地老区之一的海陆丰人民发扬光荣的传统,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扎扎实实地努力和奋斗,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争取更大的发展和更大的进步,使我们家乡的人民真正过上越来越殷实、富裕的小康生活,让我们中华民族真正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时隔5年,82岁高龄的彭士禄又回到家乡海丰县,参加纪念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建立80周年盛会。 在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内,留着彭士禄的珍贵题字“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这是今年春节前该纪念馆向彭士禄求得的墨宝,11个大字铿锵有力,凝注着彭士禄对家乡无限的深情厚意。 汕尾日报记者 林一秀 综合央视网、共青团中央、广州日报等报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