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道破 发表于 2021-4-2 21:00:34

安检“白名单”是信任更是考验

据本报报道,今年,北京将在天通苑、天通苑北、天通苑南、霍营、回龙观东大街等多座地铁站,率先试点基于乘客信用体系的安检新模式。新模式将基于“常旅客白名单”实现,经常通勤的乘客可以主动申请加入“白名单”,从而简化安检流程,提高进站效率。

安检是地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去年9月,北京地铁发布消息称,自2019年以来,北京地铁共查获违禁品59.6万件,其中不乏子弹、陶瓷刀、易燃易爆品,安检的必要性可见一斑。不过,目前北京地铁日均客流量达千万人次,安检环节耗时较长。尤其是早晚高峰,不少地铁站外都会出现排队长龙。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如何大幅提升通勤效率,成为摆在北京地铁乃至多座大城市轨道交通面前的一道难题。

优化安检的呼声越来越多。近年来,包括政协委员、交通专家在内的各界人士纷纷支招。早在2019年,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就提出了建立“白名单”及快速安检通道制度,实现乘客分类安检的思路。去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先进也建议,加快实行“白名单”制。如今,北京试点这一新模式,通过对乘客的信用进行分级,设置安检“白名单”,再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名单乘客快速进站,有望减少安检等候时长。同时,改全员、全过程安检为巡检、抽检,也提高了全员通勤的效率,且有利于加强乘客信用体系建设。这一试点值得期待。

不过,网上也存在不少对于“白名单”制度的争议,关注的焦点为“白名单”会不会降低地铁运营的安全系数。网友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成功加入“白名单”,只代表之前积攒了足够多的信誉值,不代表其携带的违禁品清单永远是一张白纸。这也提醒管理方,要完善对“白名单”乘客的不定时抽检及失信行为惩戒制度。如果乘客在开通这项服务后就放任自我、不守规则,那损伤的是整个“白名单”的信誉;对于这种情况,一经发现,须严厉处罚,产生威慑。安检人员面对“白名单”乘客,可以减少安检频次,但更要增强防范意识。这既是在维护“白名单”制度的可持续性,也是在维护全体乘客的乘车安全。

还要注意的是,在高峰时段,如果乘客通过安检的速度加快了,各站台能否自如应对大量涌入的客流?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也需要更多的分析和预案。总之,对于缓解通行效率与乘车安全的矛盾,“白名单”不失为一个创新思路,但安检“白名单”不是免检“白名单”,是对乘客的信任,更是对乘客和安检人员的考验。这项制度的安全性、可操作性,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磨合;同时,提升安检机具的智能性和准确性,推行一机多通道安检方式的应用等等,都需要地铁安检尽快完善。

来源:北京晚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检“白名单”是信任更是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