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曝光的垃圾分类问题大多数改了
本月,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已满一周年。去年9月,本报曾对部分小区垃圾桶站卫生不洁、摆放位置过远,垃圾分类指导员人手不足,物业在垃圾分类工作中不积极,垃圾车混装混运,居民对分类心气儿不高等垃圾分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过曝光。时隔半年多,本报记者再次兵分多路,前往昔日问题曝光点位进行回访。昔日问题:垃圾桶站位置过远
回访现场:垃圾桶“抬腿就到”
大兴区兴盛街187号院5号楼旁,二三十个垃圾桶的超大“排面”已经缩小了规模,垃圾桶的数量减少到十六七个,还设置了两个遮雨棚,能够遮盖到大部分垃圾桶。
此前,这个小区的垃圾投放点设置不合理,距离居民较远。小区内共设置4处垃圾投放点,均在小区西侧主路边,而小区居民楼则集中在东侧,居民楼楼体较长。11、12、13号楼尤其不方便,记者计算了一下,从12号楼1单元前走到垃圾桶旁,用了3分10秒。
近日,记者原路探访,在12号楼西侧的马路边一眼就能看到一处“四色齐全”的垃圾桶站,旁边还站着一位垃圾分类指导员。再从12号楼1单元走向垃圾桶,就是抬腿就到的距离。
昔日问题:物业积极性不高
回访现场:分类指导员早晚守桶
去年9月,记者在通州区花石匠小区一期、朝阳区慈云寺北里112号楼等多地发现,垃圾桶旁几乎很难见到垃圾分类指导员的身影,对于居民随意混投垃圾,物业并未干涉。
而近日,记者在通州区花石匠小区一期看到,6组垃圾桶站点旁已经固定配上了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有人固定值守。
“我们楼前的阿姨还挺负责任的,每次我去扔垃圾,她都要问我一句有没有厨余垃圾,有的话她都拿走检查一遍。”马女士说,基本上每天早晨去扔垃圾,她都能看到垃圾分类指导员在那帮忙,每次还提醒分类,现在她自己也自觉在家就把垃圾分好类。垃圾分类指导员把垃圾桶周边都收拾得挺干净,基本上没有什么异味,外观上也比较整齐。
记者在该小区走了一圈,发现确实有垃圾分类指导员值守,垃圾也没有出现杂乱堆放的情况。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告诉记者,她每天早晨7点至9点在桶前值守,负责引导大家分类投放,也负责收拾垃圾桶站点的卫生。傍晚时段也有人员值守。
从物业处记者得知,除了一组含有有害垃圾和回收垃圾站点有分类指导员全天值守外,其他5组都是早晚两个时段配备了固定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在岗。
昔日问题:厨余桶装“混合垃圾”
回访现场:厨余垃圾分类纯净
去年9月,记者曾前往顺义区滨河第一社区探访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发现小区里有一部分原本应该盖着桶盖隔绝异味的厨余垃圾桶不但敞着口,还堆了多半桶的“混合垃圾”,小区居民说:“有人看着时就分一下,没人看着时好多人随便扔。”
记者近日再次来到这里,没再见到垃圾桶敞口现象。打开盖子,厨余垃圾桶里没有明显的餐巾纸、塑料袋等易混淆的其他垃圾,分类比较纯净。一位正巧来扔垃圾的居民表示,社区发过垃圾袋,也贴过公告、进行过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现在我们家里也分类,扔的时候也会注意点儿,毕竟全都提倡垃圾分类嘛。”
另外,记者也注意到,在厨余垃圾桶旁的一个其他垃圾桶里,散落着一个泡沫箱,几个易拉罐和塑料饮料瓶。一位来扔垃圾的年轻女士一手拎着垃圾袋,一手拿着两个小快递纸箱,一股脑扔进了其他垃圾桶。实际上,泡沫箱、易拉罐、塑料饮料瓶、纸箱都属于可回收物。对此,这位女士坦言,知道有些东西有回收价值,但家里没地方放,小区里的可回收物桶又太少,“这么大一个小区就一两个蓝桶,我几乎每天都有快递,每次都走那么远去扔太不方便了。”
昔日问题:垃圾车混装混运
回访现场:不同车管不同桶
去年9月,一辆车身上没有任何标识的垃圾车驶入大兴区南海家园五里小区,将灰色垃圾桶内的其他垃圾“拎”起,倾倒入车内。车身上没有“其他垃圾”的标识,却在清运其他垃圾,这样不合规的行为,无法准确判断垃圾是否准确投放。
半年过去了,这样的现象还存在吗?近日,记者前往大兴区南海家园五里小区进行回访。清晨6点40分,一辆绿色的垃圾车缓缓驶入南海家园五里小区大门,车身上不光印有显眼的“厨余垃圾”几个大字,还印有全国统一的“厨余垃圾”标识。厨余垃圾车轻车熟路地在小区内行驶,很快就停靠在路边的几个绿色“厨余垃圾”桶旁,在环卫人员的帮助下,几大桶厨余垃圾很快被倾倒入车内。
记者驾车跟随发现,这辆厨余垃圾车随后又驶入了附近的南海家园一里、二里等多个小区,专挑小区道路旁摆放的绿色厨余垃圾桶进行清运。
灰桶内的其他垃圾由谁负责清运呢?很快,答案揭晓。7点16分,一辆漆成灰色的垃圾车驶入小区,车身上印有“其他垃圾”几个大字和显眼的图标,将灰桶内的其他垃圾一一倾倒入车内。
来源:京报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