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颜犬 发表于 2021-5-19 10:21:54

民主聚民心 法治促和谐——记“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金町村

常态化开展违法犯罪清查行动,提升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

近年来,城区马宫街道金町村坚持以党建引领,多措并举,以法治村庄、文明村庄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依法治村”工作。如今,该村华丽转身,蜕变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社会治安井然有序、乡村文明蔚然成风的海滨新村。据了解,在“七五”普法期间,该村曾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党员干部上门慰问低保对象。

强党建聚活力“发展的背后,离不开金町村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村委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威告诉记者。金町村以前是个不起眼的小渔村,污水横流、村道狭窄,村民收入低,社会治安问题较多,经济发展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原村党支部也因班子战斗力不强、征地推进工作不力等被定为软弱涣散党支部。为了扭转该局面,该村党组织从村内党员作风抓起,多次召开村党员大会和村小组代表会,进行思想教育整顿提升。并利用换届契机,选优配强新班子,树立起“党建引领、法治先行、文明塑造、实践规范、创新发展”理念。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建设,切实提升党总支的组织力、领导力。同时,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出台党员干部评星定级制度,即对每个党员干部学习了多少,工作了多少,服务了多少等进行公开评比,让每个党员干部挑起责任“重担”,在党员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让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此外,落实党员帮扶责任制,做到“哪家村民有需要,党员干部马上到”。村党总支还建立了由党员干部和群众组成的“便民利民服务队”“急难险重突击队”“矛盾纠纷调解队”3支队伍,通过常态化大走访、大排查,实实在在解决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有效地促进党群政群和谐。
2013年金町湾旅游项目落户金町村,该村迎来了发展机遇。“最开始听说要征地搞旅游开发,村民们基本没有人相信,生怕是来骗我们的土地的。”金町村村民苏文池说。在村干部们挨家挨户上门讲解相关政策、分析项目效益后,村民态度才从最初的抵触反对逐渐转变为支持拥护。
为聚集发展活力,该村党总支全面摸底排查各村外出务工、经商创业人员,精心选择一些有一定经济能力、技术特长、群众威望高的外出党员贤达,由专人沟通联系,邀请回乡实地考察,吸引了一批乡贤回村投资。同时,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康。旅游项目的带动使得金町村的房产租赁效益逐年攀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也随之提升。“没想到过了六七年时间,村庄就大变样了!村民们不仅有房子分,还能到度假区就业,比起以前环境差、经济差的情况,现在生活真的是太好了。”苏文池说。
抓维稳促共治该村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雪亮工程”。在村内、景区等各主要路段和重点区域安装100个安全监控摄像头,使全村 “24小时全方位、无死角”防控。
同时,通过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的管理模式,把辖区划分为9个网格,由街道驻村干部和金町村干部担任网格员,落实“定格、定岗、定责”责任制。网格员通过“一日一排查”对所负责区域社会治安进行管控,尤其对“五员”(即涉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不良记录人员、无正当职业人员、外来敏感人员)和严重精神病人等重点人员进行走访、排查、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弱势群体落实帮扶政策,解决特殊群体心理障碍、精神极端等问题,着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确保不出现极端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形成“多网合一”“一网通管”管理机制。
该村党总支还成立了一支由退休干部、老党员、乡贤组成的“夕阳红”志愿服务队。至目前,志愿服务队成功协助村“两委”解决纠纷78起,调解成功率达100%。如今,“小事不出村”逐渐成为村民的共识,“夕阳红”志愿服务队也形成志愿服务品牌向全市推广。
普法治助发展为不断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该村以普法建设作为抓手,落实基层组织“六个一”(即一村一研判、一村一大学生、一村一法律顾问、一周一学习、一月一培训、一季一小结),把村党组织打造成基层治理的主心骨,从而提升村“两委”干部治理法治化能力。同时,常态化开展“法治大讲堂”“法制进农村”等普法活动,让村民自觉守法、学法、懂法、用法,营造浓厚的法律氛围。
该村全面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和村务议事会“四议两公开”议事制度,规范村级民主决策和村务监督机制,使村内大小事项决策透明化、制度化、民主化、法治化,保证了村民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有效调动了广大村民发展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党群、政群和谐关系,形成金町村“党总支作引领、广大党员作模范、广大群众齐参与”的社会治理新局面。
今日的金町村,村民在民主法治建设的道路上收获了幸福感、安全感,正奏响一曲和谐、稳定、发展的乐曲。来源:汕尾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主聚民心 法治促和谐——记“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金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