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要引起重视
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1-10-15 08:51 编辑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体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等普遍提高,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同时也要看到,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也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具有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重要功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完善办学标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完善招生入学、弹性学习以及继续教育制度,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加社会精神文化财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加快建设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不倒,精神确立,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