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让“医药代表”大行其道呢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报道,通过国家集中带量采购,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人工关节是第二个进行国家集采的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不止医用耗材,制度化和常态化的药品集采正推动医药市场全面洗牌。随着监管层一个又一个“重拳”政策出台,医药代表这个职业迎来了“转型或消失”的特殊时刻,“中间商赚差价”的时代正走向终结。
医疗卫生领域密集反腐,雷声大雨点也大。据媒体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已有至少19名卫健系统的官员、60名医院院长因腐败问题受到查处。同一个系统的案件,有着某些共同的特征。79人当中,近六成涉嫌受贿、权钱、权色交易,32人的腐败与医药、医疗设备采购有关。即使反腐力度不断加码,仍然有人执迷不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不久前通报了来宾市人民医院两任院长周方、杨文彬腐败案,当地卫生系统有76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从中不难看出,医疗卫生领域反腐还得加把劲才行。
医药购销腐败,再次刺痛公众的心。某人民医院原院长周方,先后收受财物共计1810.6万元,另有939万余元的财产不能说明来源。收受千万巨贿的背后,存在着这样一个惊天秘密:原价500万元的CT机,该医院的采购价高达1500万元。医药购销腐败中的每一分钱,最终都由老百姓埋单,都是抛向“看病贵”这只骆驼身上的一根“稻草”。医疗卫生领域风气不正,老百姓是直接受害者。
要说制度,以前是不够健全,现在好多了,有一整套预防制度。比如,旨在有效挤压药品、耗材价格虚高空间,切断购销黑色利益链的集中带量招采;为了减少流通环节的医药购销“两票制”;还有药品、耗材、设备院内准入机制;等等。徒法不足以自行,有些制度经常被人掏空。譬如,在某市人民医院腐败窝案中,收到回扣的院方腐败分子,通过暗中通报、明招暗定等“地下通道”,让公开的招标采购制度流于形式。制度存在漏洞,就要给制度打补丁,让制度“带电运行”。
受贿的腐败分子受到严肃查处,行贿的呢?医疗购销和其他领域的市场行为还不太一样,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和药企多半采取医药代表的形式,公然对医疗卫生领域相关人员进行公关乃至“围猎”,且往往存在行贿范围广、时间长、数额大等特点,成为医药购销腐败的重要推手。为提高这一领域反腐的有效性,必须受贿行贿一起查,让靠商业行贿获益的医药代表和不法企业无藏身之地。
转型必然有阵痛,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医药企业,但改革都必须坚持下去,因为医疗是事关百姓健康的大事,真正的“国之大者”。
垃圾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