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初期的海陆丰农民运动
建党初期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作者:戴镜兵
彭湃同志早在1921年4、5月间,在跟中共党员施存统的一次谈话中就明确主张:"中国是农民占多数,中国的革命要依靠农民"。当年7月,彭湃在海丰县城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情会,主张"促成教育和贫民接近"。公开向工农宣传社会主义。当年9月,社会主义研究成员出版《新海丰》两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新的哲学思想和革命人生观开始在知识青年中传播。
1922年5月,辞去了海丰县教育局长的彭湃,与杨嗣震、李春涛等在海丰县城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海丰地方组织,以"赤心小组"名义出版《赤心周刊》,继续宣传社会主义。可是,经过近一年的宣传活动,彭湃感到"背后绝无半个工农,街上的工人和农村的农民也绝不知我们做什么把戏"。于是,彭湃决定到农民中工作。
6月下旬,彭湃到离家不远的赤山约几个村访问农民,开始了他正式从事农民运动。彭湃组织农会,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理念:"1、图农民生活之改造;2、图农业之发展;3、图农民之自治;4、图农民教育之普及"。农会的政策摡括起来就两点:"1、对付田主;2、对付官厅。既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并进,使农民有经济斗争的训练及夺取政权的准备"。彭湃还画了一张代表13个约(赤山、罗山、北笏、鹿境、雷峰、联峰、西河、银溪、守望、守望分会、平岗、青湖、汀洲约)的农会示意图,把海丰县城紧紧包围着。
1922年7月29日,彭湃经过艰苦深入的工作,与张妈安、林沛、林焕、李老四、李思贤在他的得趣书室成立了"六人农会"。虽然仅有6个人的农会,但是,成立时却是非常严肃认真的,不但每个人要立誓,要约定要保密、要遵守纪律。同年10年25日,"六人农会"扩展到了500多人,于是,在彭湃的亲自筹划下,赤山约农会正式成立。赤山约农会成立以后,农会的影响与日俱进,加入农会的人成倍增加。
1923年元旦,海丰总农会成立,彭湃任会长,杨其珊任副会长,下辖13个约农会。海丰总农会设农业、教育、仲裁、宣传、财政等部和农民药房等职能部门,加上《农会利益传单》中的"抵抗战乱"、"团体正当防卫",海丰总农会俨然是一个政权单位。海丰总农会成立以后,注重为农民排忧解难,调解群众中的争执,开办农民学校,植树造林,领导农民同地主作斗争,恢复灾后生产。海丰总农会的所作所为,件件都是为民所想,不但在海丰县内影响良好,同时对外县的影响也极大。许多邻县农民自发组织或请海丰总农会派人前往帮助组织农会。到5月底,海丰、陆丰、惠阳三县已有农会员20多万人,6月,在海丰成立惠州农民联合会。接着,农会发展至紫金、普宁、惠来。7月,在海丰成立广东省农会,彭湃任会长。
1923年7月26日和8月5日,海陆丰等县连遭两次强台风袭击。为了农民的生存考虑,海陆丰总农会决定最多三成交租,此举遭到地主阶级的反对。8月16日(农历七月初五日),海丰反动县长王作新下令武力镇压农会,抓捕副会长杨其珊等25位农会干部。这次农会遭镇压,因发生在农历七月初五日,史称"七五农潮"。
海丰总农会虽然遭反动当局镇压、取缔,但是,觉醒后的农民并不畏强暴,他们继续要求入会,农会在逆境中照样壮大着。
在"七五农潮"中脱险的彭湃,辗转来到汕头,联系澄海的杜式榜,在汕头附近活动,不久成立了有海丰、陆丰、惠阳、紫金、普宁、惠来、澄海、潮安、五华等10县参加的惠潮梅农会筹备处,并在汕头新马路荣庆里9号设址办公。
1924年初,海丰总农会再次被反动当局镇压,王作新再次出布告取缔农会。彭湃做好了周密安排,以"十人团"的形式,分片秘密活动,然后,他离开海丰前往广州。
"十人团"是从上到下,1人联系10人,形成金字塔型的组织系统。由杨其珊、郑志云、彭汉垣等分别领导,继续斗争。广大农民知道农会组织还在,许多农民继续要求入会,他们说:"生为农会人,死为农会鬼,杀头也要干的"。农会的老会员则迫切要求武装自卫。
据统计,自1923年9月起至1924年12止,海丰新加入农会组织的有6300人,其中办了会员证的有1300人。
从"七五农潮"中,彭湃深深体会到,农民要革命,必须要有武装。当年,社会主义青年团粤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海丰有伟大的农会组织,现虽为反动势力所压迫,但因应付得法,基础并未有损坏,实为将来东江农民运动之中心……",决议还要求"农民协会成立,会员应择其最觉悟之分子,组织十人团,为全会之骨干","十人团之入团应设誓或其他表示尽忠于无产阶级之形式,如识字之会员,则使其签字"。
史家称这次农民运动"是建党初期范围广、影响大的一次农民运动……为后来更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埋下火种,提供经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