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合作时期的海陆丰农民运动
国共合作时期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作者:戴镜兵
国共两党合作促进了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大发展。1925年,广州国民革命政府组织的东征,不但恢复了海陆丰农会的活动,并且以农民协会的名义建立了农民自卫军。以此同时,海丰在随军东征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帮助下,于当年3月份建立了党支部,10月扩大为海丰地委,1926年扩大为海陆丰地委。
为了适应农民运动的发展和进一步斗争的需要,彭湃在海丰举办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和农军训练所,周恩来派出了一批黄埔军校学生任海丰农军骨干和教练。两所学员结业后被派往潮梅各县工作,后来大部分成为了各县的农运骨干。
1925年6月,桂、滇军阀刘震寰、杨希闵在广州叛乱。东征军回师讨伐,陈炯明部卷土重来,海陆丰及东江其他各县的反动派乘机反扑,残害群众和农会。农民自卫军奋起反击,协助国民革命军再次东征。在此次战斗过程中,五华、海丰、陆丰三县共有107名农民自卫军英勇牺牲(其中海丰53人,陆丰38人,五华16人),牺牲人数占全省总数的58%。11月,海丰"农民自卫军受国民政府命令驻防海丰"。实际上成了中共海陆丰地委领导的准正规军。
1926年1月,周恩来任东江行政委员,公署驻汕头。同时,广东省农民协会在各地设办事处,把隶属惠州地区的海陆丰划出,同潮梅各县合设潮梅海陆丰办事处。同年春夏间,中共海丰地委扩大为中共海陆丰地委,领导海丰、陆丰、紫金三县和惠阳、多祝、高潭分区的党组织及农会。中共海陆丰地区的成立,加强了党对这些地区的农会及农民自卫军的领导,增强了这些地区农民的团结。
潮梅海陆丰办事处的设立,大大推动了各县农会的大发展,1926年5月,据广东省农民协会统计,全省7个地区办事处,有农会的县66个,其中已成立农会的县23个,潮梅海陆丰办事处占5个,加上紫金,占了四分之一强。全省农会员62万余人,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会员35万余人,占全省总数58%,而海丰、陆丰两县会员合计近26万人,占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会员总数的70%。
1926年,普宁、五华、海陆丰等县农民同地主阶级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潮梅海陆丰办事处给予各地农民大力支持。彭湃亲赴普宁,帮助普宁农民与地主之间相持不下的局面。由于得到办事处和彭湃的全力支持,普宁农民在与地主的斗争中取得了满意的成果。彭湃在《人民周刊》发表《为五华农友哭一声》的文章,声讨五华地主恶霸的罪行,为五华农民撑腰打气。当年8月,彭湃代表省农民协会参加海丰县第二次农民代表会,和前来海陆丰实习的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师生同船抵达海丰。17日,彭湃和农讲所师生及县农民代表大会代表、各界代表一同追悼在第二次东征中牺牲的海丰53位烈士。当晚,海丰农民代表大会代表、各界代表和农讲所师生慰问海丰农民自卫军。彭湃在《慰问词》中说:"代表是农民,农军也是农民,虽然各人服装不同,实则都是农民","我们要革命,一定要武装起来,农民必须有了武装,然后革命才能成功,因为我们的敌人,也是有武装的,我们要打倒敌人,就要武装自己"。他还提出,"要使各省各县都有农军的组织,使全国的农民都武装起来,以求得真正的解放"。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农军各位兄弟们:我们此后还须更加努力,更加奋斗,务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地主,以达到最后的目的!"在国民党新右派得势的形势下,彭湃这些话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但对海丰农民农军有很大的鼓舞作用,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农讲所学员也有很大的启发教育作用。
1926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和5月15日国民党"整理党务案"出笼后,国民党新右派得势,全国各地的农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只有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不受其左右继续发展。至1927年2月,会员增至100万以上。
国共合作时期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为不久之后创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在中共广东区委的领导下,建立发展了党的组织,党在农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全体农民倾向于共产党,觉悟和坚决的便加入了共产党,他们知道只有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障已得的胜利不致失坠,亦只有共产党才能完全解放他们"。其次,建立了农民自卫军,实现了农民要武装的愿望,从而增强农民夺取政权的信心。第三,锻炼了农民初步掌握政权的能力。在海丰,"政治的中心不是县政府,而是县农民协会","陆丰农会也有权过问一切。"第四,农民在1926年已经得到减租64%的利,他们有进一步得到土地的要求。
4、第一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海陆丰农民运动
正当1926年8月,标志海陆丰农运高潮的两县第二次农代会先后召开,把海陆丰农民运动继续推向高潮的时候,广东的革命形势已经逆转,全省很多地区的农民运动在同年的下半年进入了困难时期。
国共合作进行的国民革命,自孙中山逝世后,便在国民党内产生了反对"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的右派势力。同时存在一般正在形成的新右派,即蒋介石派。他们好些人原来倾向革命,这时还打着革命旗号,形式上打着孙中山的继承人。随着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的胜利,逐步控制了党、政、军大权的蒋介石,及以他为首的新右派分子,开始磨刀霍霍,准备随时绞杀革命。
在这种形势下,政治局势的每次变动,都在农村的阶级斗争中得到迅速的反映。蒋介石一手制造的"中山舰事件"、"党务整理案",受到地主豪绅的竭力支持。各县的右派县长也撕下假面具,充当了破坏农民运动的急先锋。
同年冬,广东的政治形势继续逆转,农民运动已发展到一个严重时期。中共广东区委面对蒋介石集团越来越公开暴露出来的反共面目,觉察到革命阵营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破裂的危险。中共广东区委于11月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指出:"不能希望新军阀能长期同我们合作,因此,"要预备我们的力量,去组织民众,强固民众的势力"。这样,一旦爆发大斗争时,"我们才有胜利的希望"。中共广东区委亦以此精神,指示全省各地党组织,对当前严重局势应采取之策略,尤其要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
1926年下半年,为了落实加强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海陆丰党组织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地委用全力去整理并扩大党的组织,"做到面向农村,吸收农民党员,主要是"以是否忠实而勇敢的为农民利益斗争为标准"。至12月,海陆丰的党员有700余,此后发展更快,至1927年3月,海陆丰两县党员增加到4000名。海丰11个区都建立了党的部委,已成立乡农会的850个乡其中334个有了支部、小组或党员。陆丰建立3个党的部委,领导10个区的区乡支部,在海陆丰党员总数中,陆丰党员约1000名。海陆丰重要的大乡村大概都有了支部、小组或党员了。海陆丰有4000名党员,这在当时全国、全省都占很高的比例。据文献记载,1927年2月,广东有8000名党员,同年4月增到9027名,广东的党员人数居全国前列,海陆丰的党员数则占广东全省的近半。
为了提防国民党右派集团的反革命逆流,海陆丰党组织除了扩大党员队伍、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外,还主动作为,提高农民自卫军战斗力。海陆丰农民自卫军大队(亦称海丰农民自卫军大队),1926年春经广东省政府核准编制与供给,设2个中队,代替驻防军分驻海丰、陆丰两县,维持社会治安。其实它是中共海陆丰地委直接领导的海陆丰两县农民自卫军的一支常备队伍。在全省,如此常备与正规的农军大队,亦唯此一支。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发展与巩固,实有赖于这支队伍。为了扩大农民自军的战斗力,海陆丰党组织决定:一方面加派军事人员到农村去训练不脱产的乡村农军;另一方面设立农军教练所(又称农军学生模范队),招收学员,以扩大常备农军队伍,提高它的战斗力,应付可能发生的反革命逆流。
海陆丰地委非常重视对农军的领导,同时注重在农军中吸收积极分子入党。至1927年4月初,这个百多人的教练所,已有党员90余人。教练所学员还未结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这批学员便在海陆丰地委和农军大队的领导下,以高昂的斗志投入了武装起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