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农技社会化服务,发展连片山区农业产业
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2-3-12 10:10 编辑集中连片山区在脱贫以后,如何通过产业振兴与全国人民一道走向共同富裕?乡村产业振兴,关键是因地制宜确定产业发展模式。维系农民作为生产主体,加大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农业增值,激发小农户参与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潮流当中的激情,是实现集中连片山区产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富裕富足的有效途径。
结合山区土地实际情况,将农民利益与赖以生存的土地深度捆绑,引导适度规模,建立可操作性的土地流转和保障机制。通过加大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逐步走向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民土地单产效益,实现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第一,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夯实农业生产条件。田间地头的道路、水、电、气、通讯、加工、仓储等是保障农业正常生产的公共基础设施,是改变脱贫地区发展产业的第一步,建议政府在规划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投入方案时,明确基础设施建设投放比例,并重点向欠发达的脱贫山区倾斜。
第二,鼓励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在政府系统的公益性农技服务力量难以保障现行农业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强化社会化农技服务机构与农户有效粘联的组织体系,鼓励龙头企业与村支两委联动,在村级设立农业技术服务站,通过生产能手带头,组织闲置劳动力成立修剪队、施肥队、打药队、采摘队等为农民提供全产业技术服务,按农业收成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用,将个人收益与农业增值深度捆绑的利益机制,从而实现农业增产、农户增收、企业赢利、消费受益、政府省心的多赢局面。
第三,完善土地流转和承包机制, 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李小红建议,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加大农业生产贷款政策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发展30亩以内适度规模生产,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带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鼓励帮助小户成为大户,用市场经济手段优化农业生产。
通过社会化服务,让几千年的传统农耕文化变成“小而美”“小而优”的现代高效农业,实现农民在土地“刨食”为在土地“刨金”的转变,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使农民的土地由资源变成资本,落后山区一定能提前实现乡村振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