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我国新一线城市;汕尾,我国四五线城市。南昌的火车站附近,我们去消费一碗富有当地特色的牛肉面,价格是十元到十五元;在汕尾,别说火车站了,就拿普通街市来说吧,同样是消费一碗富有当地特色的牛腩粉,价格是十五元到二十元,而且是牛腩不过三五片,牛杂充门面。在南昌的火车站附近享用的牛肉面,量大肉多,吃到我们打嗝。
我很好奇,在汕尾这个四五线城市里,到底是经济比南昌这个一线城市发达呢?还是汕尾这个地方比南昌富裕呢?为什么南昌的消费水平没有汕尾的高?而且不是一般的高。菜果一元两个,便宜点的是两元五个;薄饼甜的一条十二块、包菜的咸的一条十五块,薄饼皮十二三块一斤,清明的时候还曾被卖到二十块一斤;菜头窟(即菜头果)一元一个;猪脚饭、鲜鱼汤一份二十块;炒米粉、炒果条、炒饭十五元起做;牛腩粉刚才说了,我就不再唠叨了。还有其他我就不再列举了。四五线城市的生活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要工业没工业,旅游业也没别的地方发达,外来人口少,游客不多,光靠本地常住人口消费,试问一下,如此高消费,到底是居于什么理由或者凭什么能让人们消费得起并且非常乐意消费,以此活跃商业经济?在汕尾工作的工资好像没有想象的乐观,普遍收入并不高,所以对这样的高消费现象,很多人只怕是没有必要是不会出来挨宰的吧?
本地常驻人口看到这样的高价物品,该吃该用的早就吃过用过,如果没有请客或者其他事由的话,一般是不会出来消费的。以前两人吃点宵夜二十几块就已经饱得像蜘蛛,如今吃一顿宵夜没个几十上百元是走不开的了。三个人打火锅吃一斤牛肉和半斤羊肉,另加饮料、牛杂之类的,吃的东西不多,结账却要很多,一共消费了四百多块。其实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和两个朋友究竟吃了什么营养丰富的东西,我们好像没有吃人参果、蟠桃呀。所以能自己做饭的就自己做饭,实在不行也只好下正规点的馆子,要不然被宰了都不知道自己辛辛苦苦的血汗钱到底是怎么跑进别人的口袋里的。
很多令人费解的抬高价格的做法是很会找理由的,比如猪肉涨价了或者原材料涨价了。如今猪肉跌价了,就不知道原材料是不是也跟着跌价,但骑着摩托车在市面上转了一圈,只见得物品一种比一种贵,贵得让人不可思议!那些在背后调弄价格的人到底是谁,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有人已经把汕尾的街市搞得不是旅游区却比旅游区更旅游区!把普通人当成了一辈子才来一次的游客那样“宰”了。这合适吗?
越是没有本事让人们赚到钱的地方越是有人为了离开那里而疯狂耙钱。张三抬高价格卖他的肉,李四不甘示弱也抬高价格卖他的菜,王五心想不抬高自己的小食单价就好像对不住这个地方的风气那样。这样一来不就是水涨船高了吗?当一个地方的物价被一起拉高了之后,这个地方就变成了穷地富消费了,最终谁也不想多消费,因为人们会衡量到底花明知是不对称的价钱去买东西到底有没有必要。让消费者咋舌,让消费者却步,难道就没人管管?别跟我说什么这是市场自由调节,不能管云云,其实世人未必知道我特别厌恶和鄙视各种掩盖无能的华丽借口和搪塞。
市场热度取决于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慷慨,这是非常主观的,买卖随心。而这些欲望和慷慨又取决于消费者的荷包以及对消费品的信心,信心又是建立在价格和价值中的平衡的,人们是会对比的,不会傻乎乎的接受高于自己意愿的价格的买卖的,大不了不消费、少出门,市面上热闹程度与我何干?如果居高不下的消费价格与收入严重不成比例,同时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共振的话,人们会表现得特别拮据,那么市面上的热度就不会有了,有时候看上去旺了丁却旺不了财。想捞多点钱都难,最终大家都没有生意做!而地方的商业景象会变得萎缩,经济不会有发展,外来人口逐渐被吓跑,就别指望游客们的消费了,从而可以判定市场热度已死,死因就是宰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