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我们最后的退路,千万不能自断退路
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2-5-19 09:52 编辑耕地退耕、休耕、轮作,草原禁牧、休牧、轮牧,治理重点河湖、压减地下水超采量……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7部门共同发布《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提出要合理降低开发强度,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截止到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连续18年获得丰收,年产量已达13000亿斤左右,但粮食连年增收并不能掩盖背后深藏的耕地隐忧。虽然我国耕地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区域分布不均、资源匹配度差,长期的高强度开发、超负荷利用,已经危及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安全,保护耕地刻不容缓。
实际上,我国耕地质量并不高,根据国土部完成的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显示,优等地仅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7%,高等地占30%,中、低等地占67.3%。同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有灌溉条件的耕地只占45%,25度以上的坡地近1亿亩,各地区耕地生产能力差异较大。
另一方面,我国土壤污染现象亟待遏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约有1.5亿亩。大面积存在的化肥过量使用问题,导致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和面源污染。耕地质量下降,直接造成土地肥力下降,给农产品增产带来了巨大压力。
尽管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土地整治,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示范省建设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措施,我国耕地生产能力正得到稳步提升。但总体来看,人多地少、土地粗放利用的两大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如何从根本上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确保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依然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保护耕地、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既是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长远的历史任务,要从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健全长效机制入手,既要从当下着手,又要着眼长远,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不能消耗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更不能消耗我们子孙的生存之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