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贡献
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贡献作者:戴镜兵
上世纪20年代,发生在海陆丰的农民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在建党百年之际,深入研究这段历史,探索其特点及经验教训,是十分必要的。本课程将从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发展历程中,探索其特点和贡献。一、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发展历程1、爆发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原因海陆丰农民运动的爆发,有其深厚的社会、经济、政治原因。从地理环境上说,海丰、陆丰两县位于南海之滨,是通向惠州、汕头的交通要通,其西北部为绵延百里的莲花山脉,军事斗争条件优越。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那里的阶级压迫异常严重,阶级斗争异常激烈。海陆丰农民和全国农民一样,深受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生活十分困苦。在辛亥革命前,海陆丰的农民一直是在清朝的皇帝、官僚、绅士和田主的压迫下,农民怕地主绅士和官府好像老鼠怕猫的样子,终日在地主的斗盖,绅士的扇头和官府的锁链中呻吟过活。但在这一时期,贫苦农民已经有反抗的要求,三合会秘密结社之盛行,几乎遍及全县。1885年曾发生过洪亚重领导的数千农民暴动,后被清政府镇压下去。辛亥革命时,陈炯明利用三合会的势力而取得了都督、省长、陆军部长、总司令等重要职务,掌握了广东的实权。所有海陆丰的陈氏家族,也随着陈炯明占据了一部分政权和军权,以巩固个人的地位。他们不但在别的地方刮地皮,在家乡也一样。所以海陆丰农民就增加了无数军阀、官僚、新官儿、政客、贵族及新兴地主阶级(即地主兼军阀)的压迫。他们不但不能脱了地主阶级的斗盖、绅士的扇头、官僚的锁链,并且增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护弁及手枪的恐吓。过去农民与地主发生争议,地主不过是票官究办,现在新兴地主阶级用直接行动毫不客气的殴打、逮捕、或监禁这些农民,也可以直接迫勒抵租和强派军饷,使农民苦不堪言。海丰县有人口40万人,约7万户,其中农户约五万六千户,其中自耕农约占20%,半自耕农约占25%,佃农约55%。由于帝国主义勾结军阀连年战争,军费负担,苛捐杂税的负担加重,使许多自耕农入不敷出,不得不变卖土地以应付生活,结果逐渐沦为佃户。不少贫苦农民甚至被迫嫁妻卖儿以抵租债,实在无法生活时,便逃往城市出卖劳动力当“苦力”,甚至也有铤而走险上山为“匪”。
海陆丰农民因深受压迫剥削,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并富有长期革命斗争的优良传统。这些都是海陆丰爆发农民运动的内在原因。另一方面,“上世纪20世纪初期,中国革命的中心是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方诸省,在广东,革命和反革命势力争夺最激烈的是海陆丰地区。当时,在英帝国主义扶持下的军阀陈炯明盘踞海陆丰两县,直接危害广州革命政权的巩固、发展。如何摧毁这股反革命势力,解除对广州的威胁,海陆丰便成为革命势力必须争夺的一个战略要地。因此,在这个地区爆发农民运动是必然的,是当时政治形势的必然结果”。海陆丰地区在当时已经具备了爆发大规模农民运动的内、外因素。此时,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彭湃同志恰好在此时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到家乡一一海陆丰。
2、建党初期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彭湃同志早在1921年4、5月间,在跟中共党员施存统的一次谈话中就明确主张:"中国是农民占多数,中国的革命要依靠农民"。当年7月,彭湃在海丰县城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情会,主张"促成教育和贫民接近"。公开向工农宣传社会主义。当年9月,社会主义研究成员出版《新海丰》两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新的哲学思想和革命人生观开始在知识青年中传播。1922年5月,辞去了海丰县教育局长的彭湃,与杨嗣震、李春涛等在海丰县城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海丰地方组织,以"赤心小组"名义出版《赤心周刊》,继续宣传社会主义。可是,经过近一年的宣传活动,彭湃感到"背后绝无半个工农,街上的工人和农村的农民也绝不知我们做什么把戏"。于是,彭湃决定到农民中工作。6月下旬,彭湃到离家不远的赤山约几个村访问农民,开始了他正式从事农民运动。彭湃组织农会,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理念:"1、图农民生活之改造;2、图农业之发展;3、图农民之自治;4、图农民教育之普及"。农会的政策摡括起来就两点:"1、对付田主;2、对付官厅。既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并进,使农民有经济斗争的训练及夺取政权的准备"。彭湃还画了一张代表13个约(赤山、罗山、北笏、鹿境、雷峰、联峰、西河、银溪、守望、守望分会、平岗、青湖、汀洲约)的农会示意图,把海丰县城紧紧包围着。
1922年7月29日,彭湃经过艰苦深入的工作,与张妈安、林沛、林焕、李老四、李思贤在他的得趣书室成立了"六人农会"。虽然仅有6个人的农会,但是,成立时却是非常严肃认真的,不但每个人要立誓,要约定要保密、要遵守纪律。同年10年25日,"六人农会"扩展到了500多人,于是,在彭湃的亲自筹划下,赤山约农会正式成立。赤山约农会成立以后,农会的影响与日俱进,加入农会的人成倍增加。1923年元旦,海丰总农会成立,彭湃任会长,杨其珊任副会长,下辖13个约农会。海丰总农会设农业、教育、仲裁、宣传、财政等部和农民药房等职能部门,加上《农会利益传单》中的"抵抗战乱"、"团体正当防卫",海丰总农会俨然是一个政权单位。海丰总农会成立以后,注重为农民排忧解难,调解群众中的争执,开办农民学校,植树造林,领导农民同地主作斗争,恢复灾后生产。海丰总农会的所作所为,件件都是为民所想,不但在海丰县内影响良好,同时对外县的影响也极大。许多邻县农民自发组织或请海丰总农会派人前往帮助组织农会。到5月底,海丰、陆丰、惠阳三县已有农会员20多万人,6月,在海丰成立惠州农民联合会。接着,农会发展至紫金、普宁、惠来。7月,在海丰成立广东省农会,彭湃任会长。
1923年7月26日和8月5日,海陆丰等县连遭两次强台风袭击。为了农民的生存考虑,海陆丰总农会决定最多三成交租,此举遭到地主阶级的反对。8月16日(农历七月初五日),海丰反动县长王作新下令武力镇压农会,抓捕副会长杨其珊等25位农会干部。这次农会遭镇压,因发生在农历七月初五日,史称"七五农潮"。海丰总农会虽然遭反动当局镇压、取缔,但是,觉醒后的农民并不畏强暴,他们继续要求入会,农会在逆境中照样壮大着。在"七五农潮"中脱险的彭湃,辗转来到汕头,联系澄海的杜式榜,在汕头附近活动,不久成立了有海丰、陆丰、惠阳、紫金、普宁、惠来、澄海、潮安、五华等10县参加的惠潮梅农会筹备处,并在汕头新马路荣庆里9号设址办公。1924年初,海丰总农会再次被反动当局镇压,王作新再次出布告取缔农会。彭湃做好了周密安排,以"十人团"的形式,分片秘密活动,然后,他离开海丰前往广州。"十人团"是从上到下,1人联系10人,形成金字塔型的组织系统。由杨其珊、郑志云、彭汉垣等分别领导,继续斗争。广大农民知道农会组织还在,许多农民继续要求入会,他们说:"生为农会人,死为农会鬼,杀头也要干的"。农会的老会员则迫切要求武装自卫。
据统计,自1923年9月起至1924年12止,海丰新加入农会组织的有6300人,其中办了会员证的有1300人。从"七五农潮"中,彭湃深深体会到,农民要革命,必须要有武装。当年,社会主义青年团粤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海丰有伟大的农会组织,现虽为反动势力所压迫,但因应付得法,基础并未有损坏,实为将来东江农民运动之中心……",决议还要求"农民协会成立,会员应择其最觉悟之分子,组织十人团,为全会之骨干","十人团之入团应设誓或其他表示尽忠于无产阶级之形式,如识字之会员,则使其签字"。史家称这次农民运动"是建党初期范围广、影响大的一次农民运动……为后来更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埋下火种,提供经验"。
3、国共合作时期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国共两党合作促进了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大发展。1925年,广州国民革命政府组织的东征,不但恢复了海陆丰农会的活动,并且以农民协会的名义建立了农民自卫军。以此同时,海丰在随军东征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帮助下,于当年3月份建立了党支部,10月扩大为海丰地委,1926年扩大为海陆丰地委。为了适应农民运动的发展和进一步斗争的需要,彭湃在海丰举办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和农军训练所,周恩来派出了一批黄埔军校学生任海丰农军骨干和教练。两所学员结业后被派往潮梅各县工作,后来大部分成为了各县的农运骨干。1925年6月,桂、滇军阀刘震寰、杨希闵在广州叛乱。东征军回师讨伐,陈炯明部卷土重来,海陆丰及东江其他各县的反动派乘机反扑,残害群众和农会。农民自卫军奋起反击,协助国民革命军再次东征。在此次战斗过程中,五华、海丰、陆丰三县共有107名农民自卫军英勇牺牲(其中海丰53人,陆丰38人,五华16人),牺牲人数占全省总数的58%。11月,海丰"农民自卫军受国民政府命令驻防海丰"。实际上成了中共海陆丰地委领导的准正规军。1926年1月,周恩来任东江行政委员,公署驻汕头。同时,广东省农民协会在各地设办事处,把隶属惠州地区的海陆丰划出,同潮梅各县合设潮梅海陆丰办事处。同年春夏间,中共海丰地委扩大为中共海陆丰地委,领导海丰、陆丰、紫金三县和惠阳、多祝、高潭分区的党组织及农会。中共海陆丰地区的成立,加强了党对这些地区的农会及农民自卫军的领导,增强了这些地区农民的团结。
潮梅海陆丰办事处的设立,大大推动了各县农会的大发展,1926年5月,据广东省农民协会统计,全省7个地区办事处,有农会的县66个,其中已成立农会的县23个,潮梅海陆丰办事处占5个,加上紫金,占了四分之一强。全省农会员62万余人,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会员35万余人,占全省总数58%,而海丰、陆丰两县会员合计近26万人,占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会员总数的70%。1926年,普宁、五华、海陆丰等县农民同地主阶级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潮梅海陆丰办事处给予各地农民大力支持。彭湃亲赴普宁,帮助普宁农民与地主之间相持不下的局面。由于得到办事处和彭湃的全力支持,普宁农民在与地主的斗争中取得了满意的成果。彭湃在《人民周刊》发表《为五华农友哭一声》的文章,声讨五华地主恶霸的罪行,为五华农民撑腰打气。当年8月,彭湃代表省农民协会参加海丰县第二次农民代表会,和前来海陆丰实习的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师生同船抵达海丰。17日,彭湃和农讲所师生及县农民代表大会代表、各界代表一同追悼在第二次东征中牺牲的海丰53位烈士。当晚,海丰农民代表大会代表、各界代表和农讲所师生慰问海丰农民自卫军。彭湃在《慰问词》中说:"代表是农民,农军也是农民,虽然各人服装不同,实则都是农民","我们要革命,一定要武装起来,农民必须有了武装,然后革命才能成功,因为我们的敌人,也是有武装的,我们要打倒敌人,就要武装自己"。他还提出,"要使各省各县都有农军的组织,使全国的农民都武装起来,以求得真正的解放"。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农军各位兄弟们:我们此后还须更加努力,更加奋斗,务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地主,以达到最后的目的!"在国民党新右派得势的形势下,彭湃这些话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但对海丰农民农军有很大的鼓舞作用,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农讲所学员也有很大的启发教育作用。
1926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和5月15日国民党"整理党务案"出笼后,国民党新右派得势,全国各地的农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只有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不受其左右继续发展。至1927年2月,会员增至100万以上。国共合作时期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为不久之后创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在中共广东区委的领导下,建立发展了党的组织,党在农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全体农民倾向于共产党,觉悟和坚决的便加入了共产党,他们知道只有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障已得的胜利不致失坠,亦只有共产党才能完全解放他们"。其次,建立了农民自卫军,实现了农民要武装的愿望,从而增强农民夺取政权的信心。第三,锻炼了农民初步掌握政权的能力。在海丰,"政治的中心不是县政府,而是县农民协会","陆丰农会也有权过问一切。"第四,农民在1926年已经得到减租64%的利,他们有进一步得到土地的要求。
4、第一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海陆丰农民运动正当1926年8月,标志海陆丰农运高潮的两县第二次农代会先后召开,把海陆丰农民运动继续推向高潮的时候,广东的革命形势已经逆转,全省很多地区的农民运动在同年的下半年进入了困难时期。国共合作进行的国民革命,自孙中山逝世后,便在国民党内产生了反对"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的右派势力。同时存在一般正在形成的新右派,即蒋介石派。他们好些人原来倾向革命,这时还打着革命旗号,形式上打着孙中山的继承人。随着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的胜利,逐步控制了党、政、军大权的蒋介石,及以他为首的新右派分子,开始磨刀霍霍,准备随时绞杀革命。在这种形势下,政治局势的每次变动,都在农村的阶级斗争中得到迅速的反映。蒋介石一手制造的"中山舰事件"、"党务整理案",受到地主豪绅的竭力支持。各县的右派县长也撕下假面具,充当了破坏农民运动的急先锋。同年冬,广东的政治形势继续逆转,农民运动已发展到一个严重时期。中共广东区委面对蒋介石集团越来越公开暴露出来的反共面目,觉察到革命阵营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破裂的危险。中共广东区委于11月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指出:"不能希望新军阀能长期同我们合作,因此,"要预备我们的力量,去组织民众,强固民众的势力"。这样,一旦爆发大斗争时,"我们才有胜利的希望"。中共广东区委亦以此精神,指示全省各地党组织,对当前严重局势应采取之策略,尤其要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
1926年下半年,为了落实加强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海陆丰党组织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地委用全力去整理并扩大党的组织,"做到面向农村,吸收农民党员,主要是"以是否忠实而勇敢的为农民利益斗争为标准"。至12月,海陆丰的党员有700余,此后发展更快,至1927年3月,海陆丰两县党员增加到4000名。海丰11个区都建立了党的部委,已成立乡农会的850个乡其中334个有了支部、小组或党员。陆丰建立3个党的部委,领导10个区的区乡支部,在海陆丰党员总数中,陆丰党员约1000名。海陆丰重要的大乡村大概都有了支部、小组或党员了。海陆丰有4000名党员,这在当时全国、全省都占很高的比例。据文献记载,1927年2月,广东有8000名党员,同年4月增到9027名,广东的党员人数居全国前列,海陆丰的党员数则占广东全省的近半。为了提防国民党右派集团的反革命逆流,海陆丰党组织除了扩大党员队伍、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外,还主动作为,提高农民自卫军战斗力。海陆丰农民自卫军大队(亦称海丰农民自卫军大队),1926年春经广东省政府核准编制与供给,设2个中队,代替驻防军分驻海丰、陆丰两县,维持社会治安。其实它是中共海陆丰地委直接领导的海陆丰两县农民自卫军的一支常备队伍。在全省,如此常备与正规的农军大队,亦唯此一支。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发展与巩固,实有赖于这支队伍。为了扩大农民自军的战斗力,海陆丰党组织决定:一方面加派军事人员到农村去训练不脱产的乡村农军;另一方面设立农军教练所(又称农军学生模范队),招收学员,以扩大常备农军队伍,提高它的战斗力,应付可能发生的反革命逆流。海陆丰地委非常重视对农军的领导,同时注重在农军中吸收积极分子入党。至1927年4月初,这个百多人的教练所,已有党员90余人。教练所学员还未结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这批学员便在海陆丰地委和农军大队的领导下,以高昂的斗志投入了武装起义。
二、海陆丰农民运动的特点从海陆丰农民运动爆发的原因和历程中可以看出,海陆丰农民运动与其他地方的农民运动相比较,有以下几大特点:1、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兴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首先,海陆丰农民运动兴起于我党创建初期的1922年,迅速发展于国共合作时期。而国共合作时期,海陆丰农民运动得到了广州革命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公开、合法的。这就使有着坚实群众基础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发展势如破竹,不可阻挡。我党的农民运动的领导者们,充分抓住这一有利的政治形势,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其次,从我党发展的历史来看,当时已经具备了领导大规模农民运动的能力。1922年中国工人运动进入高潮,二七斗争失败后,我党很快从工人运动转入统一战线和农运工作。特别是党的三大后,这个转变尤为明显。我党对海陆丰农民运动始终十分重视,以彭湃为首的领导者,根据党的指示,有计划、有组织地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继而波及紫金、惠阳等县。声势之浩大,发展之迅速,确为当时全国之罕见。2、海陆丰的农民运动具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海陆丰农民运动是在彭湃领导下发动起来的,1922年至1924年已经有了相当的群众基础。1925年东征取得胜利后,农民运动得到恢复,并快速发展。在此时期,海陆丰各乡村不但成立了农民协会,很多村庄建立了农民自卫军。1926年冬开始,我党在农村中积极吸取农民中的中坚分子入党,同时,加强农民自卫军的战斗力,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组织体系。
3、海陆丰农民运动与武装斗争相结合海陆丰农民运动与武装斗争密切结合是海陆丰人民在运动中创造出来的经验。没有武装斗争的农民运动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相同的道理,没有强大的农民运动,纯粹的武装斗争就如鱼儿离开了水,没有根据地,也没有兵源与经济支持,这样的武装斗争也是不可能取得胜利。4、海陆丰农民运动有一个伟大领袖一一彭湃同志彭湃同志是我党农民运动的开拓者、创始人之一,也是举世公认的农民运动的领袖。他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他坚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者。他背叛自己的剥削家庭,脱下长衫走近农民,宣传农民、教育农民,动员农民,领导农民组建农会,同当权者、土豪劣绅作斗争。彭湃又是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典范。在黑暗的社会中,象他这样出身豪门,而能坚决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把自己家的土地分给农民,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革命斗争中,彭湃具有高超的智慧和领导艺术。海陆丰的革命斗争在当时是很复杂很尖锐的,作为这一革命的领导人彭湃同志,除了他的勇敢和智慧之外,还具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战略和策略思想。三、海陆丰农民运动的贡献海陆丰农民运动是我党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之一,其规模浩大,影响性大,取得的经验丰富,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贡献,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给全党、全国带了一个很好的头,起到了示范性作用。为广东乃至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海陆丰农民运动极大地鼓舞了广东及全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信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军阀豪绅、地主阶级。2、教育、训练了一大批农运干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的内容主要以海陆丰的农运经验为基础。毛泽东同志主持的第六届农讲所学员,直接到海陆丰实习。3、海陆丰农民运动丰富和发展了我党关于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的理论。4、海陆丰农民运动为创建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