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先干事
所谓干事,便是实在干事,干实在事,与民谋利不与民争利,施民以惠不施民以祸。
眼下,少数党员干部的浮躁之气日盛,谋人不谋事,缺少干实事的劲头、锐气,或好大喜功,沉溺于一些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甚或无中生有,以小说大;或守株待兔,满足于做不贪清廉、不干事也不出事、干不成事也不干坏事的“太平”干部,坐待组织提拔重用。
特别是当前一些巨贪纷纷落马,有些干部把不贪当成可以奔走相告的政绩、当成人民公仆是否合格的底线、当成引以为荣的资本,很少想应该干点什么、留点什么。这或许与我们的用人机制有关,凡事不说好、不好说,遇着矛盾打“太极拳”、“踢皮球”的太平官,平时与人称兄道弟,一团和气,好人一个。
面对这样的干部,我们的用人机制就显得“柔性”有余“刚性”不足,出不了,下不去。但无过即是无罪、即有功吗?
《阅微草堂笔记》记载一故事,一位官爷在阎罗王前畅说自己清廉,“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阎罗王便笑他:“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这位官爷辩解说“某虽无功,亦无罪。”阎罗王以事实来数落:“公一生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这个故事对不干事、不坏事的太平官、庸官做了入木三分的刻画。
事实上,老百姓满不满意我们的干部,评价的依据就是看我们的干部干不干事、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今后,在大力革除唯学历、身份、资历、职称的观念和陋习的同时,更应进一步完善以业绩为重点的评价体系。让那些能实在干事、干实在事的干部脱颖而出,让那些不干事、干不成事的干部隐身而下,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子。庸官与贪官在祸国殃民上本质是一致的。领导干部要不做庸官,权为谁用、利为谁谋、情为谁系是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党员干部的依靠便是人民,权力是人民给的,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唯有通过干好事、干实事、干成事来赢得群众的口碑、赢得群众的支持、赢得我们的事业。
说得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