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离我们有多远? 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昨天去剪头发,师傅说:昨天有人来剪头发,昨晚死于心梗,年仅50岁。虽然是知天命的年龄,但在人均寿命七八十岁的今天,也算是个“殇子”(短命人)。无独有偶,34岁程多闻博士,由于心源性问题于前几日猝然离世。
在遗憾缅怀的同时,随着近年来,猝死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不得不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关于这个“突如其来”的噩梦,我们了解多少?什么是猝死?猝死有哪些分类?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猝死的定义为:“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猝死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是指因为心脏的疾病出现的突发情况而导致的突然死亡,以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的猝死最为常见。30岁~63岁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非心源性猝死是指患者因心脏以外原因的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主动脉夹层、肺栓塞、脑血管等意外。猝死的常见诱因很多,一般有以下几种:
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在猝死之前都存在明显的诱因,其中最常见的因素是情绪激动(如吵架、生气),其次是饮酒和过度劳累。再比如,年轻人猝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心肌炎,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或症状并不明显,他们会在病毒性感冒或腹泻已经侵犯到心肌时,仍然高强度工作,却不知此时的死亡已悄然临近。张海澄强调,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药物只能辅助治疗,此时最好的治疗就是休息,让心脏跳得慢一些。
年轻人引起猝死的原因,大多数都是由于长时间的熬夜工作,加班压力比较大造成的,这种猝死情况猝死一般分为脑部猝死或者是心脏猝死。心脏猝死,有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熬夜加班,引起了急性心肌梗死或者其他情况;脑部猝死,一般以脑出血为主。猝死前有一定的信号和征兆。在猝死前有一定的信号和征兆,掌握好猝死前的信号能有效地预防和抢救将要猝死的患者。猝死多见于心源性猝死,猝死的病人都有心脏方面的基础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肥厚以及心律失常等疾病。
要引起重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