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路子——我市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
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作出明确部署。近年来,汕尾不断以高质量党建绘就“善美城乡”,勇于担当直面防疫“大考”,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答好基层治理时代答卷。 示范带动织密疫情防控网 “这段时间,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戴好口罩。”“从外地回来的乡亲,要自觉落实有关防疫要求,提前报备。”……11月28日,海丰县海城镇南门社区的大街小巷出现了一支格外引人注目的队伍,他们是由驻区包区干部、驻区民警(辅警)、网格员、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等组成的“八路力量”,正在对辖区内的居民进行防疫宣传。 日前,市委部署创建党建引领群防群控新冠肺炎示范单位,广泛动员城乡党员、志愿者、居民积极参与,形成群防群控的抗疫共同体,严格落实“主动报备、主动排查、主动检测”工作要求,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这一次创建工作,是我市响应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等重大决策的一大创新动作,是我市探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生动实践,也是响应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提升基层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成效的又一创新举措。 “五治一体”绘出城乡新图景 近年,我市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力量下沉、资源汇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海陆丰大地上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以“民情地图”为切口,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工作机制,打造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持续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干群同心,邻里相融,业兴人和——这是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的真实写照。在这里,上演着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奔向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有了‘民情地图’,村民、网格员和村干部可以随时沟通,反映和解决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鱼水关系’。”新山村党支部书记吕湖泳说,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过程中,“民情地图”在新山村基层治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该村应用好“民情地图”,做到掌握民情、化解矛盾、优化服务、促进发展。如今,新山村的村道干净整洁,美丽庭院整齐有序,红色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村子不但脱了贫,去年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了4万元。今年8月,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现场会上,新山村作为我市村(社区)的代表成为现场点,获得参会领导的一致点赞和高度评价。 与“民情地图”相匹配的关键词,还有群众路线、网格化、善美村居、无证明城市、“返乡走亲”、“全科网格”、党员专项服务队、“五治一体”治理模式、“田字型”治理体系等。 近几年,我市坚持以基层“微治理”织牢社会“平安网”,将治理触角延伸到基层组织、人员、事务等最小单元,不断夯实基层稳定根基。同时,通过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及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一约五会”制度,增强自治规范性、高效性、协同性。 “我们计划建设‘幸福食堂’,专门为金町村孤寡老人提供一日三餐。”“成立金町保利社区对提高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请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举起手中的牌子表示‘赞同’‘反对’或者‘弃权’。”……这一幕幕是城区马宫街道金町村群众熟悉的议事协商会议上出现的场景。该村一方面发挥村民自治力量,推行了党群议事会制度,建立“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组织监督”的议事协商制度,充分促进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模式,坚持德治春风化雨、润物化人,扎实推进移风易俗,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把幸福食堂打造成汇聚爱心、凝聚人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新阵地”。 除了推动村(居)民自治力量参与村(社区)治理,我市还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统筹整合各级各类组织,引导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承接参与乡村公共服务,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生动的社会治理格局。 建强堡垒优化服务惠民生 社区情况复杂多样,群众需求多种多样,如何推动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今年3月,一场别开生面、意义非凡的汕尾首批城市社区“揭榜共建”活动在城区凤山妈祖文化广场启动,我市10个城市社区与10支服务队伍现场“1对1”结成共建对子,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做大城市基层党组织“朋友圈”。这是我市创新城市党建工作和推进社会治理的一大举措。我市以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为导向,探索推行城市基层党建“契约化共建”,全面铺开城市社区“揭榜共建”活动,统筹用好“1+15”组织资源和“1+2”空间资源,满足“1+20”民生高频需求,落实“五进五定”,推动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服务群众。以“红色物业联盟”建设为抓手,全力构建“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各类社会组织”的多元参与服务平台,实现社区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以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为路径,创建智慧矫正中心,运用政府购买、项目委托等方式,结合“每月一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引导专业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 在系列“组合拳”的作用下,我市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许多矛盾纠纷被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目标,群策群力画好基层治理的“同心圆”。 汕尾日报记者 邓良琼 钟佳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