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155|回复: 3

[人物] 海陆丰:彭湃小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3 18: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陆丰,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代中国人熟悉和神往的地方,不是因为她历史悠久、山川壮丽,也不是因为她的风物景观和亭台庙宁,是因为这里曾经孕育出一位优秀的民族儿女——澎湃。
    70年前,一位豪门大户家的翩翩少年毅然走出锦衣玉食的深宅大院,来到茅屋草舍,走向田间地头,把自己的命运同那些终日辛劳、腁手抵足的劳苦大众联系在一起,为了他们的解放和翻身,为了能让播种的人收获自己的果实,无私无畏的奋斗和斗争,直到最终献出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年轻的生命。
    彭湃,1896年10月22日生于海丰县城东镇一个大家族,父亲彭辛娶妻妾各一,彭湃是妾周氏所生,学名天泉,留学日本时改名彭湃,意为如浩瀚的大海那样澎湃,去冲刷黑暗社会的浊水。
    彭湃祖父承祖业在海丰开设“名合”杂货店,后来与公平区人合办榨油厂,生意做大了,又放高利贷,头田地,每年收租一千六百担,放“祖仔”五百多担,加上当铺、鱼档、房产六十多间,杂货铺、鱼行等,彭湃家产在海丰是数一数二的地主家族,家族统辖农民男女老幼不下一千五百人,家庭里平均每一个成员有五十个农民做“奴隶”。祖父彭蕃感到家虽富有,可惜“家庭里无人在政府里当官”,有钱无势,总盼子孙有朝一日事从仕途,光宗耀祖,彭蕃从风水先生得知,彭湃日后定是可塑之料,他见彭湃在儿孙中最聪慧,倍爱有加,叮嘱彭湃生母周氏须善教养。
    彭湃的少年时代,中国正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代,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耳闻目睹的苦难和不幸使善良正直的澎湃从小就具有了朴素的民本思想;激起对穷苦农民的更深同情。澎湃的民本思想还主要源于生母周老太太的影响,周老太太原名周凤,享年103岁,她出身贫苦农民,从小卖给海丰公平圩的地主黄可家做婢女,十七岁被黄可送给彭辛做妾,周凤在彭家仍参加家务劳动,她勤劳俭朴,富有同情心,具有劳动人民的本色,在他的教育影响下,生长在富贵家庭的彭湃从小受到民本气质的熏陶。在学校,他没有阔少爷的架子,更没有成为纨绔子弟,喜欢和穷人家孩子交朋友。
    1912年,彭湃东渡日本留学早稻田大学,选政治经济学专科,学习新知识,探求救国真理。早稻田大学学术研究有自由空气,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彭湃很快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渐渐从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的知识分子,又组织了“社会主义研究社”积极地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的先锋号手。
    一九二一年十月,回国后的彭湃就任海丰劝学所长;后不久改为海丰县教育局局长。他决心以教育阵地,培养革命种子,从教育入手实现社会革命,并实现了很多创新和改革,包括:整顿教育机构,刷新人事;发展农村教育,广辟教育经费,改善教师待遇;革新农村教育内容。从《新青年》等进步书刊选出李大钊、鲁迅等人的文章;提倡体育运动,还举办海丰第一次体育运动大会。
    彭湃当教育局长之后的又一举措是反对封建神权,当时县第一高等小学前一道墙壁上写着“天官赐福,泰山不敢当。”彭湃发动学生把墙拆了,他还写了一首《反对神权》的歌谣,流传至今:神明神明,有目不明,有耳不灵,有足不行,终日静坐,受人奉迎。奉迎无益,不如打平,打平打平!铲个干净!群众进步,社会文明。
    彭湃的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与发动学生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震惊了县里的守旧势力,他们施加压力使彭湃辞去了教育局长。
    辞去教育局长之后,彭湃主持出版了《赤心周刊》发表了《告农民的话》此时他在一年来的革命实践中,认识到进行社会土义革命,必须与工农群众结合,发动农民,他也决心背判自己的家族与阶级,投身农民运动,时间是一九二二年五月,成了中国第一个发动农民力量进行革命的农运大王。
    彭湃逐渐认识到发动工农的重要,下决心到农村去做实际运动,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革命道路。初到农村,农民们以为他是来讨帐的士绅或收税的官吏,躲着他。后来他戴上竹笠,光着脚板,带着旱烟筒,用通俗的语言与农民交谈,逐渐被农民所接受。
    彭湃到农民中去的行动,无疑预示着与家庭抬杠,他不断受到指责和反对,家中有的人对他恨之入骨,他大哥曾扬言要杀死这个“败家子”,同族或邻居认为他自甘堕落,有些人背后骂他“败家子”。一些地主豪绅四处造谣说彭四少爷得了“神经病”。就这样,他取得了农民的信任,农民把他当成“白己人”,他说的道理渐渐为农民所接受。不久,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会组织——赤山约六人农会,迈出了海丰农民运动的第一步。从此,农会像一把星星火炬,点燃了海陆丰几十万农民的战斗的信念。
    为彻底背叛自己出身地主的阶级,彭湃决心革命先从家里开始。彭湃以来看戏为名召集农民到他家来,他拿着一大堆旧契走上台,举起手中的旧契激动地说:“这些是田公剥削人家的工具,田不是彭家的,更不是我彭湃的,这些是农民兄弟劳动的成果,这一切被地土强占了,使农民困苦,我们要彻底除掉,”说罢当场烧毁,宣布分家所得的田地归耕农所有,台下几千农民沸腾了。彭湃用行动获得了农民的理解与信任。农民把他当作朋友,是自己完全信赖的领袖。
    1922年底,全县共有98个乡建立起了农会组织,会员已达二万多户,农会管辖下人口有十万,占全人口的四分之一,公元1923年1月,海丰总农会成立大会在海城正式召开,彭湃任会长。由此,海丰各乡各村都有农会组织,归总农会管;总农会与当时的反动政府分庭抗礼,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形势骤变,彭湃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八七”会议召开,彭湃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八月十一日,起义部队撒出南昌,彭湃与农工委员会会员随军南下,彭湃领导参加起义的的广东农民自卫军,会昌战斗后,队伍改编为广东工农革命军,彭湃担任总指挥,起义军一路武装斗争,夺取许多县城,在潮汕建立革命政权,但受到国民党主力的反扑,潮汕失守。彭湃于十月七日从陆丰坐船去香港。
    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的红二师到海丰,与中共东江特委领导的海丰农民自卫军一起发动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十月三十日),十一月一日攻克海丰。(之前,海陆丰人民在中共东江特委与澎湃的领导下已经举行了二次武装起义,分别是1927年4月26日和1927年9月夕8日举行,但受到反动主力的反扑)。
    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彭湃发表了《土地革命》一文,提出一切政权归工农兵代表会。1927年1l月初,他受中共广东省委委派,到海陆丰任中央东江特委书记,肩负创立海陆丰红色政权的重任。1927年10月18日到二十日在海丰的红宫(原为孔庙)召开了工农兵代表人会,彭湃以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代表的身份发表讲演,提出建立政权,取消一切债务,把一切土地归农民,十一月二十一日, 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海丰县苏维埃政府。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一日,全县各地五万人在“红场”召开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宣布海丰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日,广州起义第四军主力一千二百人撤到海陆丰,一九二八年一月五日到达红场,南昌起义的红二师与广州起义的红四师胜利会师。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毛泽东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论断中,是以海陆丰农民斗争为经验的。政权不久受到反扑,海城失守。尽管在敌人的疯狂反扑下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只坚持了四个月,但它为以后红色政权的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积累了经验。
    1929年8月24日下午,时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军委书记的彭湃,到上海新闸路经远里参加江苏省军委的会议。因叛徒白鑫告密,彭湃等被捕。在狱中,他连遭毒刑,腿部骨折,几次昏厥,仍坚贞不屈。8月30日,蒋介石亲自下令,在龙华警备司令部内将彭湃等人枪杀。
    20年后,彭湃以生命和热血追求的理想终于实现了,一个人民的共和国巍然而立,五星红旗飘扬在海丰、陆丰的天空。和他一起并肩战斗的同事们率领着那些也曾和他一道奋斗牺牲的人民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主人,胜利的花环和历史的桂冠围绕着他的英灵:坚强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中国农民运动的先导者和领袖,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
    没有了地主,没有了剥削,海陆丰和全国的农民们都不用再交租交粮,种田人终于可以把丰收的喜悦挑回家门,也不再有欺凌和压榨,昔日的田仔和佃户成了自己土地和命运的主人,他们将要谱写的是一首新的历史乐章。
    花环和桂冠留给后人的是一个辉煌的彭湃,一个光彩照人的英雄,当岁月的流逝渐渐淡漠了辉煌的色彩后,我们迫切地想要看清曾经若隐若现的英雄的灵魂和血肉... ...




该贴已经同步到 汕闽人0660的微博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海丰白字戏《龙宫奇缘》广东省文化节演出圆满
[城事报料] 戏之韵·海丰白字戏赴梅陇“华光大帝公”演出
[图看汕尾] 中秋月
[图看汕尾] 小舞者·张舒欣
[文化天地] 白字戏《龙宫奇缘》
[城事报料] 海丰白字戏在梅陇塘前村演出《白罗衣·拷陶》

发表于 2012-4-14 11: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victory:谢谢分享,海陆丰人民值得学习。
发表于 2012-4-15 08: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永远支持楼主,继续发好贴












福州市第一医院 www.fzsyzx.com
发表于 2012-6-4 2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澎湃!响亮的名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