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建设滨海新城的战略规划
汕尾市委在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加快城市转型,要以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为根本依归,体现“绿色宜居、创业城市”要求,突出“海上苏杭、生态新城”特色,努力推进把汕尾建设成为以品清湖为中心城区的宜居、宜业、宜憩的现代化滨海新城战略思维, 以建设新汕尾为契机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 汕尾有着全国天然的唯一海湖品清湖。品清湖区风景秀丽环山有海,海中有湖的湖光山色。未来汕尾投资环境极其有潜在价值和前景。但目前品清湖只有一处狭窄浅滩的进出水口,没法达到进排潮水明显效果!加上初建市时受条件限制,缺乏前瞻全面科学性论证, 在原有靠海潮进退水的进出水口海域修建了过于近距的防风护林海堤, 制约了天然大量潮水进出湖区时受阻滞流, 加上品清湖内多年形成沉积凝泥及人工垃圾无法跟随潮水带出港湾。再在十几年前,在品清湖的屿岛海域,没有经过一定科学性论证而修建了避风塘海堤, 使缓缓不畅湖水在出口区域再次受阻与屿岛片区, 导致缺乏有效的潮汐循环,使该片区湖水变得更没流速形成滞流,从而间接造成了品清湖湖面水位越来越低, 於泥越来越高, 湖水越来越臭,再不治本恐将变成一潭死水! 极度影响了品清湖原来天然价值观! 提议下列方案: -. (1)在捷胜镇东南方向明挖式开凿一条长13公里宽80米平均深度8-10米人工运河, 以捷胜镇沙角尾村西南面港湾为起点经过东村前面,途经马鞍山村与隔塘村之间洼地,再经军船头村左后面农田至步尾村前面洼地引海水进入品清湖。经水利地质专家勘测,捷胜镇东南方向海面水位与品清湖湖面水位落差在涨潮时为1.3米-退潮0.6米之间, 非常适合开凿运河基本条件,为防止台风季节时海面水位过高, 故在捷胜镇南村前面运河段仿(长江三峡葛洲坝船闸)修建长800米距离单级双闸门船闸,控制调节着进湖海水流量与适宜的船舶进入品清湖, 以确保避免港湾潮水倒灌造成湖区湖水泛滥成灾和防止大型船舶进湖搁浅阻塞运河航道。 (2)成立以政府与投资公司组成的(运河股份管理有限公司)及由政府设置的海事管理单位,管理运营引导着适宜船舶进入品清湖区域。 (3)在原有的新港码头规划设计为大型邮轮码头设置一定舶位并配套后勤补给设施。为往来邮轮提供优质服务。二. 成立品清湖打捞浚理指挥部。(1) 与运河同时动工,分阶段逐步打捞浚理品清湖湖内沉积土泥及垃圾,将湖区水位浚深至平均水位2-3米,并挖掘一条深10米宽80米航道从运河进湖水口至湖区中心位置再分叉成三条航道,一条往五千吨码头对出港湾的主航道加宽至100米,再分成二条深6米宽50米航道,一条通往屿岛避风塘区域与一条往城市中心广场游艇码头。并拆除品清湖屿岛海域避风塘海堤,以确保屿岛湖区水流形成良好潮汐循环。(2) 将海军基地码头至炮台山下出水口区域水位浚通浚深3-5米平均深度至五千吨码头对出区域,形成了湖水在进出海口时畅通无阻之势。(3)在原有的新港码头规划设计为大型邮轮码头设置一定舶位并配套后勤补给设施。为往来邮轮提供优质服务。 (4)运河沿线征用农田土地及青苗赔偿补偿费用由政府与投资公司双方协调解决,具体内容由双方共同协商拟定。 (5)政府以运河沿岸两边规划成二条长13公里宽30米(东运河路及西运河路)并连接与环湖路,在距靠(东西运河路)两边沿线预留长13公里宽60米距离的土地,规划作为给投资公司置换(运河工程)投资工程款投入置换条件。对涉及征用到马鞍山村与隔塘村二个自然村时,按三旧改造模式对其进行建设及对原村民进行安置。对两岸沿线一些因特殊原因而无法置换的土地,以两岸沿线其他地方同等面积划补。(6) 规划置换的土地由投资公司开发发展成为靠岸式滨海房地产项目,并在运河边设计置有私人游艇小码头,将运河滨海房地产项目发展成为以度假`旅游`商务为中心的城市新区域,并形成了以运河为黄金水道的水上新通道进出品清湖城市中心区及港湾。从而根本上改变了落后的捷胜与田墘片区经济环境与民生效益。(7)结合深汕高速铁路的通车与汕尾市品清湖城市中心区城市文化广场配套旅游设施,形成互映景观,构成了以品清湖城市中心区观光旅游`娱乐`海上游玩`相互配合元素。体现出滨海新城城市价值观,为城市建设创造出极大繁荣的经济环境与民生效益。形成了陆上有高速铁路水上有邮轮的新型城市,城市价值自然提升。 市区南片尤其是捷胜的开发将是汕尾市区发展最重要的节点! 看帖子的要发表下看法 :D不错,支持好观点。 :victory: :victory:非常好看帖子的要发表下看法 {:4_10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