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绣花针”绣出新图景 ——城区新港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侧记
今年来,城区新港街道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用心打磨党建“绣花针”,找准群众需求的“针眼”,用好精细化治理的“针法”,穿起基层工作“千条线”, “绣”出了一幅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造幸福生活的新图景。强化党建引领 凝聚治理合力
新港街道以党建为主线,串联多元主体,扩大街道“朋友圈”,在资源上做“加法”,在力量上做“乘法”,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党员干部深入社区街坊,听取民意。
锚定基层治理精细化目标,该街道把支部建在网格上,科学划分了10个中网格、44个小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62名,兼职网格员53名。同时,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党员楼栋长(中心户)”上下联动的组织网络,形成街道党工委统领村(社区)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民警、专职网格员、楼栋长等力量的“1+N”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专兼职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和热心群众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常态化摸排网格内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各种不稳定因素,持续提升矛盾纠纷排查的覆盖面和精准度。今年来,该街道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等系列活动,为群众解决了包括人居环境整治、信访维稳、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等“急难愁盼”事件21宗,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事件434宗,在网格及村级完成调处434宗,调解成功率100%,切实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夯实组织堡垒 增强治理能力
新港街道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的旗帜,以“理论学习、制度落实、创新载体、转变作风”为抓手,扎实做细党员的思想政治与党风廉政教育工作,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
街道工作人员上渔船讲党课。
以“海上党支部+渔船党小组”的新模式,该街道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结合每月常态化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以陆上阵地为依托,进行政策宣传、技术指导、临时救助等服务。常态化组织渔业村船长、海上渔民党员前往辖区红卫码头开展消防安全与海上逃生演练活动,让渔民进行海上急救、消防灭火、海上求生和救生筏等实操,普及渔业安全知识、强化渔民安全意识,提高海上应急救援的反应能力。同时,利用休渔期间隙,组织渔民党员就近集中开展“三会一课”和学习教育,在保证了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的同时,促进了渔船联合作业、保障渔民安全,有效提升党员干部、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和纪律规矩。
发挥带动作用 厚植道德底力
围绕群众下功夫,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港街道坚持通过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让思想润心、文化铸魂,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新港街道开展“童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
该街道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的理论政策宣讲”“榜样在身边”等宣传宣讲活动。今年以来,新港街道文明实践所、各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共开展党建宣讲活动37次,参与党员523人次;“七一”建党102周年期间,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等66名。此外,组织62名党员志愿者,深入重大任务一线、基层一线,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次,通过开展党员公益日活动,进一步弘扬“互助、友爱、奉献、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形成崇尚模范、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
深化法治建设 激发治理活力
加强基层的法治建设,是确保依法治国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落实的关键,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新港街道坚持“贴近中心、贴近现实、贴近群众”普法,常态化开展各类普法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步提升辖区居民群众法治素养。
新港街道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和禁毒宣传。
该街道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全面深化“法律进社区”活动,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赠送法治小礼品、悬挂宣传横幅、提供法律咨询等多种方式向群众宣传扫黑除恶、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两法”、民事行政检察、公益诉讼、防范电信诈骗和养老诈骗等内容,推动党建与普法宣传“从相融到相长”,用“看得见的法治元素”“听得见的法治声音”“获得到的法治服务”“享得到的法治保障”打开街道基层治理新局面。今年以来,该街道共开展群众普法3次,村(社区)党组织开展普法行动22次,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
新港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下来,新港街道将继续坚持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街道群众的需求为引导,切实增强治理效能,不断总结和完善自治、共治、德治、法治、智治的“五治一体”治理工作法则,持续深化“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让群众在社会发展成果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源:汕尾日报记者:张文滨通讯员:黄棕凯 李国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