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这个数字的单位
大家知道在汕尾市区,这么丁儿点大的地方里有多少个菜市场吗?据不完全统计,就汕尾市区的菜市场数量不少于二十五个。数字看起来并不多,但奈何人口不多、地方小,有没有必要搞那么多菜市场,我不作任何评论,但是就我这个经常走动于菜市场的人来说,无论是档口还是摊位生意都不好做。有的菜市场之间仅仅是两三百米之距;有的行政片区里分布了两三个菜市场,而周围居民却很少。其实怎么说呢?大家喜欢就好,乐意就行。我一直在想,如果汕尾市区里有大大小小二十五个工厂,那会怎么样呢?我记得二十几年前刚来汕尾居住的时候,汕尾市内有好几个纺织厂和电子厂,再加上某昌、某利更具规模的电子厂,汕尾每天早晨单单是公交车接送这些工厂的员工去上班就已经比现在春节期间忙碌百倍。那时候由于住在汕尾市区里的人多了,良性循环中其他的人也多了,比如做生意的也多了,反正人口增多,生意就好做,市面热闹,人气旺,各行各业都蓬勃发展。后来我去惠州和东莞、深圳、广州等地打工,辗转了一圈回来却发现变了样了,曾经热闹非凡的二马路如今冷清了很多、联兴街冷冷淡淡的……很多工厂不在了连名字都听不见的,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不敢去细想也由不得我去问,但我知道现在做生意是越来越难,毕竟人口外迁是每年都在递增的。所以我在想,如果“二十五”这个数字背后主体不是“菜市场”而是“企业”、“工厂”,那会有怎么样的一种繁华景象呢?或许我们可以乘坐着社会各方面的发达迎回昔日熙熙攘攘的烟火气,但梦醒之后,在回去睡已经不会有此好梦了。
二十五座企业能给人们带来多少职位?二十五座菜市场能创造多大的经济呢?我知道二十五座企业如果落成的话,汕尾市经济至少能翻一番甚至可以达到真正的腾飞。当然了,良性循环之下市面兴旺、人们安居乐业、地区经济发展快速,那就不在话下了。我其实很搞不懂,现在没有什么工厂,到底靠什么发展经济?难道靠房地产?难道靠帮扶?哦,亲人们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经商寄点钱回来也可以过日子的吧,或许这是一条抬高GDP的既古老又无奈的办法吧。反正就是不要工厂的,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城市广场定位到底在哪儿,跟工厂过不去真是旷古绝今了。
无论如何都好啦,有钱赚就赚着吧,赚不到钱的就外出打工吧,能把家安在外头的也就不会再回来了,努力吧同胞们,只有自己靠得住,其他的是靠不住的,他们也是把自己当成打工的而已,捞钱就厉害,捞钱就厉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