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来缘去 发表于 2024-2-4 21:33:09

一年之计在于春

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24-2-5 00:03 编辑

                                 一年之计在于春
陈治赠国历十二月廿五甲辰岁首日 西历2024年2月4日

   一日肇春,万物复苏,芸芸众生辞旧岁。   四季开端,豪气干云,锦绣河山迎新年。      今日立春,我国步入甲辰年。这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
   中华以农立国。为适应农耕,古代先贤观察日月星辰、天文现象,探索宇宙奥秘。历经漫长岁月,代代传承和积累,逐步推算出年、月、日,以及季节之分。到了周代,进一步明确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的具体名称。进入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研学气氛鼎盛,24节气笃定,四季清晰。立春是24节气中第一个节气,立春日就是新年首日。秦始皇统一中国,我国以立春作为新年肇端。春种、秋收,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传统传承至今。
   秦以后的历朝历代,立春日被称为春节,又称元旦。是举国同欢的重要节日。朝野一致隆重举行拜天地,祭祖宗,迎春接福,祈求新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海昇平,国泰民安的活动,是举世无双,长盛不衰的民情风俗习惯。
   如今,立春为何不再是春节或元旦?与西历的推行有关。
   所谓西历,以公元纪年(俗称公历、阳历、新历……)。公元纪年是从耶稣诞生之年起计。西历的使用始于清顺治元年,距今384年。
   所谓国历,以干支纪年(俗称农历、夏历、皇历、阴历、旧历……),按十大天干、十二地支排列顺序对应搭配循环周而复始。国历的形成,当以黄帝集先贤之大乘编纂中华历法起计。干支纪年的使用从周朝开始,距今约3000年。
   中华推行西历,始于甲申岁顺治元年(西历1644年)。淸廷委托德国籍传教士,有神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头衔,曾任明末钦天监的汤若望主编新历,其《西洋新法历书》获得颁行,公元纪年堂而煌之进入中华大地,但响应者寥寥无几。庚子岁道光二十年(西历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随着列強侵华的步代加剧,国门洞开,西方文化大举渗透中华国土。淸廷以西历、国历并用与列强对接,以及学子留洋归国后的推介,加速了西历在国内的传播。但中华民族仍然坚守国历传承,使用干支纪年。
   辛亥革命成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成立南京中华民国政府,並将1912年1月1日称之为元旦。元旦被套用为公元纪年首日,並使用民国纪年(台湾当局仍在沿用)。1912年2月13日,南北共和的中华民国政府正式成立,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职大总统后,下令统一国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延续传统的民情风俗习惯。国历干支纪年与西历公元纪年并用,为海内外华夏子孙普遍拥护。
   新中国成立,沿用西历1月1日为元旦,国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公元纪年与国历干支纪年并用。中国社会就有了每逢西历1月1日,机关团体庆元旦,民间冷眼旁观;国历正月初一举国同欢贺春节,一岁迎“双年”,以及国人的年龄有周岁与虚岁“双岁”之称等奇葩。
   往事如烟。立春不再称为春节,但泱泱中华仍是农业大国的性质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传统仍需代代弘扬。下图:海丰村民已在办田备耕。

   今日立春,吿别癸卯旧岁,迎来甲辰新年。由于国际风云突变,三年疫情摧残,加上官场腐败作虐。回望癸卯旧岁,文明古邑在元气恢复方面忧大于喜。如:官方信誓旦旦承诺的10件民心实事,兑现的状况似乎听不到民众的掌声。又如:民间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弘扬光大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热火朝天,气势和自信明显強盛于地方官场。地方党政宜调整思维,振作精神,急起直追。因地因时制宜,量力而行,少喊口号,尽量克服形式主义,实干奋斗甲辰年。
   如何欢度春节,是一年兴衰的兆头。期待地方党政顺民情、遂民意、松束缚、聚民心,过个热气腾腾,吉祥和顺的春节。为文明古邑在甲辰年的全面发展、繁荣兴旺的启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年之计在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