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点墨 发表于 2024-9-8 11:36:01

汕尾各级学校,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务必以国内名著为主


现在,各地各级学校,特别是中小学,都在推行禁止手机进校园。目的是尽量让学生少玩手机,多一点时间来阅读纸质书籍,特别是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那么问题也就随着而来,我们到底要求学生阅读什么样的名著呢?是中国名著为主还是外国名著为主?我的主张:为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学生课外阅读一定要以中国历代名著为主,以外国名著为辅。大概是英雄所见略同吧,最近,著名的经济学家、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家温铁军对这个问题,提出振聋发聩的呐喊,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他认为——
当前教育趋势明显倾向去中国化!从稚嫩学童到小学阶段,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手中捧着的多是国外名著,而对于国内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又有多少孩子能娓娓道来?文化界、思想界内,竟有不少人以此为傲,视迎合美西方为荣耀,这实在令人痛心。



想想看,前几天我去社区图书馆,看到一群小朋友围在一起,兴奋地讨论《哈利·波特》。其中一个小男孩,眼睛亮晶晶地说:“我觉得斯内普老师真是个好人!”旁边的小女孩接过话:“不,我觉得他简直是个大反派!”这场讨论热火朝天,听得我差点笑出声来。不过,转念一想,这些孩子对《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曹操,甚至对《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能说出什么呢?大概只能一脸茫然吧。



数据上看,近年来,国内小学的课外阅读书单上,外国文学占据了大头。根据某个教育机构的调查,超过70%的孩子在课外读的书是外国作品,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几乎成了“冷门”。这是什么情况?难道我们的孩子就不能从《红楼梦》里领悟到什么吗?从《论语》中吸取智慧吗?可见,教育的方向似乎正在悄然改变。



接着,我想起我邻居的小张,前几天他跟我聊起他女儿的学习。小张说:“我女儿现在每天都在写英语作文,老师还鼓励她多读外国书。”我问他:“那中国的古诗词呢?”他愣了一下,摇摇头:“她好像只会背几句‘床前明月光’。”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我们背诵唐诗的时候,老师总是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现在的孩子,能从《静夜思》中感受到那种孤独的美吗?



再说说我表弟,他在读高中的时候,老师就特别强调要读一些国外的名著,像《了不起的盖茨比》之类的。结果他每次考试时,关于外国文学的题目都能答得很精彩,但问他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基本上都是一脸懵。难道我们真的要让孩子们在异国文化的海洋中迷失方向吗?



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家长也在无意中推波助澜。大家都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纷纷报各种英语班、外文书籍的阅读班,仿佛只要孩子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就能赢在起跑线上。有些家长甚至自豪地说:“我家孩子的英语水平比我高多了!”可我心里却在想,这样的“高”真的有意义吗?当孩子们缺少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时,未来又能如何?



说到这儿,忍不住想起了一个搞笑的场景。前几天,我在公园散步,看到一群小孩在玩“捉迷藏”。其中一个小孩突然喊:“我来给你们讲《白雪公主》的故事!”然后他开始滔滔不绝,讲得绘声绘色,旁边的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可当我问他们:“你们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小朋友们愣住了,最后一个小女孩说:“嫦娥是谁啊?”这让我心里一阵酸楚。



我们的教育,真的该反思一下了。我们在追求全球化的同时,是否忽略了最根本的文化认同?孩子们应该在享受外国文化的同时,了解自己的根,才能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立足。文化不是一味的迎合,而是要有自信,有底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汕尾各级学校,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务必以国内名著为主